送走满怀着期盼的王小山,林木并未着急动手。他深知谋定而后动的道理,那以灵竹为基绘制驱虫符阵的念头虽妙,却需要多方验证。
他首先取出得自邹风储物袋内的关于灵草、妖兽的图谱注解,重点关注其中蚀骨蚜虫的习性及驱虫灵草的记载。
蚀骨蚜虫“惧阳炎、恶辛烈、厌秽气…”这几条关键信息被他牢记于心。
然而,古籍记载之法大多刚猛。他需要更温和、更精准的方案。想到此处,林木起身,并未前往坊市,而是去了外门弟子可自由查阅资料的“书翰阁”。
书翰阁内典籍浩如烟海,虽多是寻常卷宗,不如传法阁精妙,却包罗万象。
林木寻到“灵植”、“虫害”相关的区域,开始埋头翻阅。他神识远超同阶,查阅速度极快。
数个时辰后,他合上最后一枚玉简,眼中闪烁着一丝明悟的光芒。结合图谱注解与书翰阁查到的零散信息,他确认了一些关键的信息:
其一,蚀骨蚜虫对某些特定气味的厌恶远超对其直接伤害的恐惧;
其二,灵植自身脉络确有微弱传导灵力的效果,虽远不如符纸高效,但若引导得当,或可成事;
其三,需一种药性极其温和、能模拟令蚀骨蚜虫极度厌恶却又不伤灵竹的“秽气”。
一个清晰的方案在他脑中逐渐成型。
他立刻动身再临坊市,并未购买昂贵灵草,只精心挑选了几味药性温和、气味特殊且价格低廉的低阶药草。
“腥纹草”,气味腥涩,能够模拟秽气。“烈阳藤粉末”,性微温,散发极淡阳炎气息。“引灵花粉”,可以引导灵力渗透。
回到房中,开始实验。他以绘制火弹符剩余的灵墨为基底,将新购买的药草按不同比例小心调配、研磨、融和。
每一次调和,他都辅以一丝神识进行感应,观察其灵液相融与气息变化的情况。
失败数次后,一碗颜色深邃、散发出奇异的腥涩中带着一丝微温与若有若无花香的墨绿色灵液终于调制成功。
林木能清晰地感知到,其中蕴含的令人生厌恶心却又被牢牢约束住的药力。
“以灵墨锁药性,以灵力为引导…能否起效,明日便知。”
翌日清晨,林木与王小山一同前往那片萎靡的青玉竹林。看到竹身上细密的孔洞,林木更坚定了自己的判断。
他取出一支符笔,蘸取那特制的灵墨。并未急于落笔,而是先运转神识细细扫过几株病竹,准确的感知其内部蚀骨蚜虫聚集最密集之处以及灵竹自身的微弱脉络走向。
随后,他眼神一凝,笔尖落下!但他并非在符纸上挥毫,而是以灵竹为纸,以灵墨为媒,在其竹节之上,绘制出一个个结构精简、却蕴含着“驱散”、“渗透”意境的微型符阵!
每一笔绘制的都极稳,对灵力的控制非常细微,确保灵墨药力缓缓渗入竹身,而非粗暴破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