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书房内,灯火通明。李世民将一本还带着墨香的《大唐富民养殖宝典》递给匆匆赶来的房玄龄、杜如晦、戴胄、长孙无忌等几位核心重臣。
“都看看。”李世民的声音带着一丝难以抑制的兴奋,“仔细看,看完立刻议出个章程来,尽快推行下去!通知《大唐民报》,准备好版面,一旦定策,即刻刊发天下!”
几位重臣围拢过来,轮流翻阅那本厚厚的宝典。起初是好奇,越看脸色越是凝重,随即变为震惊,最后都激动起来。
房玄龄手指微微发颤,点着书页上的插图和数据:
“陛下!此宝典……字字珠玑,图文并茂啊!您看这猪舍的搭建,通风、排水、光照,考虑得如此周全!还有这饲料配比,豆粕、麸皮、骨粉,竟能精确到这般地步!这……这绝非寻常农家经验所能及!”
杜如晦深吸一口气,接话道:“玄龄兄所言极是!更可贵的是这防疫治病之法!
‘隔离’、‘消毒’、‘疫苗接种’……闻所未闻,却暗合医理!若真能防住猪瘟鸡疫,农户便敢放心大胆地养了!”
他抬起头,眼中闪烁着光芒:“自秦王献上土豆、红薯、玉米等高产作物,我大唐百姓已基本无饥馑之忧。如今再有此养殖宝典,若能推广开来,意味着……意味着寻常百姓家,餐桌上见到荤腥的日子,不远矣!此乃夯实国本的千古良策啊!”
戴胄掌管户部,看得更是仔细,他翻到养蜂那一章,连连称奇:“
陛下,诸位请看这养蜂之法!与民间土法截然不同,这蜂箱设计,这取蜜手段,既能多得蜜,又不伤蜂群!若真能成,蜂蜜产量将大增,不仅是甜食,更是药材和财源啊!”
他越说越激动:“还有这猪、羊、鸡、鸭的规模化养殖细则,若能落实,肉、蛋、毛、皮,皆可成货殖,充盈国库,惠及万民!我大唐……我大唐日后何愁物力不丰?”
长孙无忌也仔细看着,但他想得更深一层,眉头微蹙,提出疑虑:“陛下,此宝典确是奇书,功效毋庸置疑。
只是……臣有一虑。若百姓见养殖利厚,纷纷效仿,尤其是家中男丁,都去伺候牲畜,那……田亩耕种之事,又当如何?倘若耽误了农时,导致粮产下滑,岂非本末倒置?民生根本,终究在于粮食啊。”
他这话点出了一个关键矛盾,几位大臣都安静下来,看向李世民。
李世民还未开口,房玄龄却捋须笑了:“辅机所虑,不无道理。但或许,我们可以将此视为契机,而非难题。”
他指向宝典中关于“管理”和“饲料”的章节:“诸位请看,此书提倡的乃是‘科学养殖’,‘精细管理’。并非要求所有农户都变成养殖户。恰恰相反,它或许能促使农户分工。”
杜如晦立刻领悟:“玄龄的意思是……可鼓励擅长耕种者专心种粮,产出之余,将豆渣、薯藤、麸皮等卖给养殖户作饲料。而善于养殖者,则可专注于扩大规模,形成‘专业户’。甚至一村一乡,可联合经营,专人负责不同环节。如此,粮产未必减,肉食却能增!”
戴胄击掌道:“克明此言大善!而且,养殖牲畜产生的大量粪肥,正是上好的田肥,可反哺农田,形成良性循环!粮多则饲料足,饲料足则牲畜壮,牲畜壮则粪肥多,粪肥多则粮更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