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根本不给他机会。“你们以为朕是头脑发热?”他盯着两人,“朕比任何时候都清醒!你们想想秦兄!想想龙首原那帮人!他们搞出来的东西,你们见过吗?红衣大炮!一炮能轰塌城墙!水泥路,几天就能修通百里!他们的效率,是什么效率?”
他声音低沉下去,却带着更大的压力:“秦兄…他很快就要动了。朕感觉得到。他不会一直待在长安,待在龙首原。他会带着我大唐的虎狼之师,出去!去打下一片朕想都不敢想的疆土!”
“到时候,仗打下来了,地盘抢回来了。朝廷呢?朝廷如果还是这般拖沓,这般低效,怎么治理?怎么消化?难道要眼睁睁看着打下来的江山,因为咱们无能,再次乱起来吗?”
李世民走到窗前,推开窗户,春夜的冷风灌进来,让他和两位宰相都精神一振。
他回过头,眼神锐利如刀:“史笔如铁啊,玄龄,克明。”
“后世史书上会怎么写?会写秦王秦哲,神武天纵,开疆万里!然后呢?然后会写贞观朝臣,尽是庸碌之辈,治国无方,拖累前线,致使偌大帝国,外强中干,最终崩坏!”
他的声音带着一丝冰冷的嘲讽:“后人会指着我们的名字骂!骂朕无能,骂你们…误国!”
房玄龄和杜如晦噗通一声跪倒在地,额头触地:“臣等万死!”
李世民深吸一口气,缓和了语气:“起来。朕不是要怪你们。朕是要你们和朕一起,把这辆旧马车,彻底拆了,换上新车!要快!要赶在秦兄把那片天捅破之前,咱们得把地给撑住了!”
“恩科,必须开!吏治,必须清!效率,必须提!内阁的权力,可以再大些!马周能用,就大胆用!年轻人,有冲劲,有想法的,都提上来!”
房玄龄和杜如晦站起身,彼此看了一眼,都看到对方眼中的决然。
“臣,遵旨!”房玄龄沉声道,“明日…不,臣即刻便与克明拟定章程,广发天下州府!”
杜如晦补充道:“考核黜陟之制,也需立刻细化。务必…雷霆手段,震慑宵小,提拔干才。”
李世民终于露出一丝疲惫的笑意:“好。去吧。朕等你们的章程。记住,咱们的时间…不多了。”
两位宰相躬身退出御书房,脚步比来时沉重了许多,也快了许多。
春夜的寒风吹过宫墙,带着一种山雨欲来的气息。
李世民独自站在窗前,望着龙首原的方向,低声自语:“秦兄,你可要等等朕…等朕把这朝廷,给你理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