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您这可就是想岔了!”秦杨扔掉烧完的烟花杆子,拍了拍手,正色道,“您坐镇中枢,运筹帷幄,调和阴阳,这才是最耗心神、最顶顶重要的事!
咱们在前头跑断腿,那是执行!您在这长安城定的调子,指的方向,那才是根本!这叫‘帝道’!咱们干的那些,顶多算‘术’,您掌握的,才是‘道’!没有您这‘帝道’掌总,咱们再能折腾,那也是无头苍蝇,成不了气候!”
他这番歪理,说得李世民一愣,随即指着他哈哈大笑:“好你个秦杨!歪理也能被你说成正理!不过……听着倒也有几分意思。‘帝道’……嗯,或许是吧。”
一旁被内侍搀扶着的李渊,看着满城烟花,听着儿子和秦杨的对话,脸上也露出复杂的神色,有欣慰,也有感慨。他插话道:
“二郎如今,确实有了一代明君的气象。这江山,交给你,朕放心。只是……”他看向李世民,语气带着一丝担忧:
“你方才说各地将帅奔波,莫非……年后又有大战?你如今是皇帝,万金之躯,可不能再像当年秦王时那般,动不动就御驾亲征了!风险太大!”
秦杨一听,又来劲了,抢着说道:“太上皇,您这担心多余啦!陛下真要有兴致御驾亲征,那也不是啥坏事!”
他凑近一步,压低声音,带着几分神秘和兴奋:“未来的仗怎么打,还真不好说呢!没准儿啊,都不用像以前那样,双方将领骑马挺枪,将对将、兵对兵地玩命厮杀啦!
咱们龙首原那边,可一直在鼓捣新玩意儿!远的比如改进的八牛弩、投石机,打得又远又准;近的比如火药,您看这烟花漂亮吧?那玩意儿稍微改改,就是能炸塌城墙的利器!
以后说不定,隔着老远,就能把敌人轰得人仰马翻!陛下就算亲临前线,那也是坐镇中军指挥,安全得很!”
他越说越兴奋,手舞足蹈:“再说了,您看看现在!太上皇您健在,陛下春秋鼎盛,太子殿下也日渐成熟,
这叫‘三龙同朝’,祥瑞啊!将来,等吴王、魏王这些殿下都成长起来,那就是‘七八条龙’同朝!咱们大唐,气运正旺着呢!怕啥?”
他最后对着李世民一竖大拇指,嗓门又大了起来:“更何况,咱们陛下是什么人?那是尸山血海里杀出来的‘马上皇帝’!打仗的本事,天底下就没几个人能比!
真要有必要御驾亲征,那绝对是稳操胜券,顺便还能极大地鼓舞士气!到时候,太子殿下在长安监国,有房相杜相他们辅佐,稳如泰山!陛下就放心出去,把不听话的家伙统统收拾了,给咱们大唐再开一片新天地!”
李世民被秦杨这番半是吹捧、半是实话的“歪理邪说”逗得再次大笑,胸中那点因为臣子未能团聚而产生的淡淡愁绪,也一扫而空。他望着夜空中不断绽放的璀璨烟花,眼中重新燃起雄才大略的火焰。
“哈哈哈!好!秦杨,你这话,朕爱听!帝道……征伐……监国……未来可期!”李世民用力一拍栏杆,
“不错!过年嘛,就该高高兴兴的!大家忙碌,是为了让以后每个年都过得更好!待到大唐真正四海升平、国富民强的那一天,朕再与诸位功臣,痛饮三百杯!”
凌烟阁上,笑声伴着烟花的轰鸣,传得很远。贞观三年的这个除夕夜,在璀璨的火光与对未来的无限憧憬中,缓缓流淌。
帝国的车轮,正沿着一条越发明朗和宽阔的道路,轰然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