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女生言情 > 大唐有一帮古惑仔 > 第326章 帝心自省重诺言

第326章 帝心自省重诺言(2 / 2)

李世民 看着 内侍 离去,深吸一口气,脸上 露出了 如释重负的 表情,仿佛 卸下了 一个 沉重的 心理包袱。

“陛下 圣明。” 长孙皇后 和 韦贵妃 相视一笑,齐齐 起身,由衷地 福了一礼。她们 知道,这样的 陛下,才是 那个 值得 她们 倾心辅佐、也让 秦族 那样的 豪杰 愿意 生死相托的 君主**。

“只是…” 长孙皇后 脸上 又 露出一丝 担忧:“千个名字… 毕竟 不是 小数目。陛下 亲自操劳,只怕… 要 耗费 无数 心血,龙体…”

“无妨!” 李世民 大手一挥,脸上 反而 露出了 一种 跃跃欲试的 斗志:“既是 承诺,再难… 也要 完成!朕… 这就 去 御书房!今夜… 便 开始!来人!传旨 弘文馆!将 所有 关于 起名 的 典籍,什么《说文解字》、《尔雅》、《诗经》、《楚辞》… 但凡 能用得上的,全都 给朕 搬到 御书房 去!再… 让 尚食局 备好 提神的 参茶!朕… 要 挑灯夜战!”

他 话音未落,殿外 却 突然 传来 一个 苍老 却 带着 笑意 的 声音:

“呵呵呵… 二郎 啊 二郎… 你这 脾气… 还真是… 一点 都没变。认准了的 事,九头牛 都 拉不回来。”

众人 循声望去,只见 太上皇 李渊,不知何时 已 来到了 立政殿 门口,正 扶着 门框,脸上 带着 一种 复杂 却又 欣慰的 笑容,看着 殿内的 李世民。

“父皇?您 怎么 来了?” 李世民 连忙 上前 行礼。长孙皇后 与 韦贵妃 也 急忙 躬身 问安。

“宫里 闹出 这么大动静,又是 千婴赐名,又是 万民 朝拜 龙首原… 朕 这个 太上皇,想 不知道 都难啊。” 李渊 在 内侍的 搀扶下,慢慢 走进殿内,目光 落在 李世民身上,点了点头:“方才 你们 说的话,朕… 在门外,也 听到了 几句。”

他 走到 李世民面前,拍了拍 他的 肩膀,语气 变得 郑重起来:“二郎,你 刚才 那番话… 说得 对!说得… 太好了!帝王… 尤其是 想要 做 一番 事业的 帝王,就不能 只 懂得 玩弄 权术,更 要 有 信义!有 担当!有… 对待 功臣 的 那份 赤诚之心!你 能 在 这个时候 幡然醒悟,宁可 自己 受累,也要 亲力亲为,去 履行 对 朋友的 承诺… 这份 心意,这份 诚意… 比 一千个、一万个 华丽的名字… 都 更加 珍贵!”**

李渊 的 眼中 闪烁着 感慨的 光芒:“秦族… 那群人,是 猛虎,是 蛟龙。能 驯服 他们的,从来 不是 强权 和 利益,而是… 真心 与 诚意。你 这样做… 才是 真正 的 ‘帝友’ 之道!才是… 能 让他们 死心塌地 为 你、为 这大唐 效力的 根本!”

“父皇…” 李世民 听着 父亲 这 难得的、充满 肯定 与 理解的 话语,心中 不由得 一暖,眼眶 甚至 有些 微微 发热。

“好!好!” 李渊 连说 两个 “好”字,脸上 的 笑容 愈发 舒展:“既然 我儿 有 此决心,有此 魄力… 那 朕 这个 退位的 老头子… 也不能 光 看着。”

他 转头 对 身后的 内侍 吩咐道:“去!把 朕 在 弘义宫 收藏的 那几箱 前朝 和 更早的 古籍善本,尤其是 那些 记载 着 古姓氏、古诗词、祥瑞 典故的… 全都 搬出来!送到 二郎的 御书房 去!”

说完,他 又 看向 李世民,哈哈 大笑道:“朕 也 来… 助 我儿 一臂之力!咱们 父子… 今夜… 就 泡在 那 书堆里!好好 为 我大唐的 功臣之后… 琢磨出 一千个 响当当的 好名字来!哈哈哈哈!”

李世民 看着 父亲 那 难得 焕发出 活力 与 热情的 面容,心中 的 豪情 与 干劲 也被 彻底 点燃了!

“好!” 他 重重 一点头,眼中 闪烁着 坚定的 光芒:“那… 就有劳 父皇 了!咱们 父子… 今夜… 就 来 一场 ‘御书房 点烛 取名’ ! ”

很快,皇帝的 口谕 便 传到了 尚书省。

正准备 下班 的 房玄龄 和 杜如晦,接到 口谕后,两人 面面相觑,先是 一愣,随即 脸上 都 露出了 无比 复杂 却又 深感 敬佩的 神色。

“陛下… 陛下 这是… ” 杜如晦 摇头 苦笑,语气中 却 充满了 叹服:“真是… 千古 未有之 … 执着 与 赤诚 啊… ”

“也好… 也好…” 房玄龄 抚须 长叹:“如此… 方能 真正 不负 ‘帝友’ 之名。你我… 便 将 这些东西… 亲自 送过去 吧。顺便… 看看 能否 为 陛下 分忧 一二。”

是夜,大唐 皇宫 的 御书房,灯火 通明,直至 深夜… 乃至 黎明。

李世民、李渊、以及 闻讯后 主动 前来 帮忙 的 房玄龄、杜如晦,甚至 后来 又被 拉来的 几位 弘文馆 大学士… 一众 大唐 最高层的 头脑,竟然 真的 埋首于 浩瀚的 书海 之中,为了 给 一千个 尚未出生的 孩子 取名,而 绞尽脑汁,争论不休,又 不时 发出 阵阵 笑声。

这 看似 “荒唐” 的一幕,却 注定 将成为 一段 流传后世的 佳话,也 必将 深深地 烙印在… 即将 收到 这份 “诚意” 的… 秦族 众人的 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