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官目光又聚焦到王玄策身上。
“王玄策虽此前官职卑微,然其通晓西域、吐蕃、天竺等数十番邦语言习俗,深谙地理,胆略超群,有纵横捭阖、临机决断万里之外之能!乃经营西方之不世出奇才!”
纵横万里?不世奇才?百官更加懵了,这评价比马周还夸张!
李世民声音如雷,响彻大殿:“自我大唐立国,西陲之地,吐蕃新立,野心勃勃;西域诸国,摇摆不定;天竺佛国,沟通不畅!此乃朕之心腹大患,亦是我大唐未来拓土开疆、布威德于四海之关键!非有胆大心细、智勇无双之使节,不足以担此重任!”
“故!王玄策听旨!”
“草民在!”王玄策踏前一步,声如金石。
“朕授你为鸿胪寺少卿,加朝散大夫,持节,兼巡西大使!总掌对吐蕃、西域、天竺等西方诸国之外交事宜!许你临机专断之权!朕予你国书、旌节!望你持朕节钺,扬我国威,通好诸国,探查虚实,若有宵小胆敢犯我大唐天威…卿可相机行事,先斩后奏!”
“臣!王玄策!领旨谢恩!必持节西行,扬陛下天威于万里之外!若有差池,臣提头来见!”王玄策单膝跪地,行礼如仪,声音铿锵,带着一股一往无前的决绝气势!
“鸿胪寺少卿?持节大使?先斩后奏?!”
“这…这权力也太大了吧?!”
“陛下对此人竟信任至此?!”
这一下,连武将队列都骚动起来!程咬金、尉迟恭等人都瞪大了眼睛,好奇地打量着这个能被陛下赋予如此重权和信任的“陌生人”。
房玄龄适时出列,躬身道:“陛下圣明!马周、王玄策,皆乃经世之才,得此二人,如添双臂!新政可期,西疆可定!臣为陛下贺!为大唐贺!”
杜如晦、魏征也紧随其后:“臣等附议!”
有宰相带头,大部分官员纷纷躬身:“臣等为陛下贺!为大唐贺!”
然而,总有人按捺不住。
一位御史台的官员出列,硬着头皮道:“陛下!马周、王玄策虽有才学,然骤然擢升高位,授予重权,恐难服众,亦不合朝廷选官惯例…是否应先历练…”
“哼!”龙椅之侧,一个懒洋洋却带着无形压力的声音响起。
众人心头一凛,是秦王秦哲!
只见秦哲依旧坐在那张蟠龙金椅上,斜靠着扶手,手指轻轻敲击着桌面,目光扫过那名御史,淡淡道:“惯例?什么惯例?论资排辈、埋没人才的惯例?还是让庸才占着位置、耽误国事的惯例?”
他声音不大,却让整个大殿瞬间安静下来。
秦哲看向李世民,笑道:“老李,我就说嘛,总有些榆木脑袋转不过弯。非常之时,当行非常之法。咱们要的是能干活、能干成活的人,不是会背八股文的木头桩子。马周能不能收上税、管好商会,王玄策能不能打通西域、震慑番邦,干一干不就知道了?干得好,重赏!干不好,或者以权谋私…”
秦哲眼神一冷:“那就不是罢官那么简单了。龙首原的规矩,你们是知道的。”
他这话,既是说给那御史听,也是说给马周和王玄策听,更是说给全天下所有盯着这两个新位置的人听!
那御史吓得脸色一白,冷汗涔涔,连忙退下,不敢再言。
李世民微微一笑,接过话头:“秦王所言,正是朕意!人才难得,岂可拘于常例?此事,朕意已决,无需再议!”
他目光扫过马周和王玄策,充满期许:“二位爱卿,尽管放手去做!朕与朝廷,便是你们的后盾!”
“臣等,遵旨!”马周与王玄策再次躬身,眼神坚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