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1章 灵能席卷(1 / 2)

1982年的华夏大地,已被科创集团掀起的技术浪潮彻底改写。

北平五环外的“灵能应用产业园”里,高达百米的“聚灵塔”直插云霄,塔身密布的纳米符文如呼吸般明暗闪烁,将天地间的暗能量转化为稳定的灵能,通过地下管道输送至城市各个角落。

三环内的写字楼用灵能实现恒温恒湿,四环的工厂靠灵能驱动精密机床,连何雨柱的京味楼都装上了灵能烹饪灶,能精准控制食材分子活性,让红烧肉的口感达到理论最优值。

何雨阳站在聚灵塔顶层的观测室,看着屏幕上实时流动的灵能分布图谱,指尖划过“灵能浓度梯度表”。

经过两年的技术迭代,灵能转化效率已提升至87%,而这背后,是他将修仙体系中的“聚灵阵”与量子物理的“能量场理论”深度融合的成果。

“老板,欧洲灵能联盟的代表团已抵达北平,提出要加入‘全球灵能网络’计划,但要求共享聚灵塔核心技术。”助理递上的文件中,夹着一张标注“最高机密”的纸条。

那是何大清通过军方渠道传来的消息:欧洲暗中联合美国,在大西洋海底建造了一座仿造的聚灵塔,却因无法破解符文电路,导致灵能失控,摧毁了三座深海研究平台。

何雨阳冷笑一声,将纸条揉碎。他走到观测窗前,望着远处科创技术学院的方向,那里正进行着一场改变人类未来的实验。

学院的地下实验室里,十名经过灵能适配改造的学生,正通过“灵脑接口”直接操控工业机器人。

他们脑中的精神力(修仙体系中的“神识”)被灵能放大器转化为电信号,再通过量子加密通道传输至机床,误差不超过0.01毫米。

这是何雨阳推出的“灵能赋能计划”,旨在让普通人也能掌握灵能技术,打破传统修仙的“资质壁垒”。

“何先生,您的‘灵能普及’计划,本质上是在重构人类的能力体系。”欧洲灵能联盟的代表在谈判桌上直言不讳,“我们认为,这种核心技术应由全球共同掌控,而不是被单一企业垄断。”

何雨阳指尖凝聚一缕淡蓝色的灵能,在桌面勾勒出聚灵塔的核心结构:“共享技术可以,但必须满足两个条件。第一,加入联盟的国家,不得将灵能技术用于军事领域;第二,所有灵能设备的生产,必须使用科创集团授权的符文芯片,防止技术滥用。”

他顿了顿,灵能勾勒的结构突然闪烁,“至于你们在大西洋海底的‘失败品’,我劝你们尽快关闭,否则灵能泄漏引发的海啸,后果不堪设想。”

代表脸色骤变——他们从未对外公布过海底实验的消息。何雨阳之所以知晓,是因为聚灵塔的灵能感应网络已覆盖全球,任何大规模的灵能异常波动都逃不过他的监测。

这场谈判最终不欢而散,而何雨阳早已布下后手:他让何卫国在羊城启动“灵能防御计划”,在东南沿海部署灵能屏障,可抵御灵能武器和海啸攻击。

同时,让北平的精密设备厂加速生产“灵能净化机器人”,一旦欧洲的海底聚灵塔失控,便可远程启动净化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