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章 阖家欢宴(1 / 2)

一九七九年初的北京城,春寒尚未完全退去,护城河边的柳树却已抽出嫩绿的新芽。

南锣鼓巷深处,一座三进四合院在晨曦中苏醒,青砖灰瓦间升腾起久违的炊烟。

何大清在中南海度过那个不眠之夜后,回到家中睡得格外香甜。

天刚蒙蒙亮,何雨柱就轻手轻脚地推开院门,踩着青石板路上未干的露水,挎着菜篮子往菜市场赶。

这天对他而言非同寻常——远走他乡多年的大哥终于从香港归来,他要用最地道的京帮菜,慰藉游子漂泊多年的胃与心。

日头渐高,何大清穿着一身藏蓝色中山装,坐在院中的老藤椅上。

阳光透过海棠树的枝桠,在他花白的鬓角跳跃。

他看着儿媳和孙女忙碌的身影,听着厨房里传来的切菜声,眼角泛起细密的笑纹。这种寻常人家的天伦之乐,他等了太久太久。

“爸!”清脆的呼唤从门口传来。何雨水穿着时兴的的确良衬衫,领着丈夫和一对儿女跨进院门。

当她望见藤椅上父亲的身影,又看见站在石榴树下的何雨阳时,手中的点心匣子“啪”地落在地上。

她快步上前,紧紧攥住大哥的衣袖,泪水在眼眶里打转:“大哥!这些年你都在哪儿啊!”

何雨阳打量着这个记忆中总是扎着羊角辫的小妹,如今已是两个孩子的母亲,可那双杏眼里的关切丝毫未变。

“雨水,”他声音有些哽咽,“哥回来了,这些年在香港,最惦记的就是你。”

兄妹二人站在海棠树下絮絮说着体己话。何雨水时而为大哥在香港商界的成就展颜,时而又为他经历的坎坷蹙眉。

正说着,何雨柱从厨房探出身来,系着围裙,手里还掂着炒锅:“雨水来啦!快尝尝哥新做的杏仁豆腐!”

灶台上,文火慢炖的鸡汤咕嘟作响,蒸笼里飘出荷叶包的清香,整个院子都弥漫着令人食欲大动的烟火气。

时近正午,四合院愈发热闹起来。刘光天扶着年迈的父母蹒跚而至,闫解放陪着闫埠贵拎着稻香村的点心盒子,贾梗跟在秦淮茹身后,手里还提着一坛自酿的米酒。

老街坊们围坐在院中的石桌旁,品着高末儿,聊着这些年的变迁。

“开席喽!”何雨柱洪亮的吆喝声中,一道道佳肴摆上了八仙桌:油亮枣红的红烧肘子,金黄油酥的烤鸭,白玉般的芙蓉鸡片,翡翠似的清炒芥蓝。

最中间是一品盛在青花瓷钵里的佛跳墙,这是何雨柱特意为迎接大哥研制的创新菜。

何大清被儿女们搀扶着在主位坐下。他颤巍巍举起酒杯,目光扫过满堂儿孙:“今天咱们何家团圆了!盼了多少年,总算把雨阳盼回来了。这杯酒,敬团圆,敬平安!”

琉璃酒杯碰撞出清脆的声响。

何雨柱夹起一筷子葱烧海参放到大哥碗里:“尝尝这个,记得小时候您最爱吃海参。”何雨水则细心地为大哥布菜,轻声念叨着:“香港湿气重,该多吃些山药茯苓。”

席间笑语喧哗,往事如烟。

何雨柱说起当年在轧钢厂食堂,如何用一把炒勺让挑食的工人们心服口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