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章 四年后(2 / 2)

吕清心的头发白得更快了,平日里大门不出二门不迈,把何大清的照片、军功章都藏进了床底的木箱,连提起丈夫的名字都要左右张望。

“雨阳,千万别掺和外面的事,”母亲总是拉着他的手反复叮嘱,“你爹在西北还不知道情况,咱们娘儿几个,平安活着就好。”

何雨柱的低调,则带着几分市井的通透与妥协。

经历了杨厂长的打压、李怀德的拉拢,再看遍这几年的人情冷暖、世事无常,曾经那个爱憎分明、火爆直爽的性格,也彻底收敛了锋芒。

他在食堂依旧是那个厨艺精湛的何主任,却再也不似从前那般张扬——不再和许大茂针锋相对,哪怕对方偶尔挤兑他,他也只是嘿嘿一笑,转身就走。

李怀德再让他额外“露一手”讨好关系,他也总能找“食材不够”“徒弟要练手”的理由推脱,既不得罪领导,也不让自己陷入麻烦。

他把全部心思都放在了食堂和家人身上。食堂的账目做得清清楚楚,每一笔食材的进出都登记在册,绝不占半点便宜。

对徒弟们倾囊相授,只盼着他们能尽快独当一面,自己也能少些出头的机会。

下班后,他第一时间回家,帮着妻子做家务、带孩子,偶尔给秦淮茹家送点食堂剩下的粮食或咸菜。

他知道秦淮茹拉扯两个女儿不容易,棒梗下乡后,家里更是捉襟见肘,却从不声张,总是趁夜里没人悄悄送去,避免引来闲话。

何雨柱也亲眼见过时代的残酷。

他见过院里的老街坊,只因家里藏了几幅旧字画,就被红卫兵抄家,字画被撕得粉碎,人也被带走批斗。

见过许大茂为了讨好革委会,举报过无辜的同事,虽一时得意,却也活得提心吊胆,

生怕哪天被人反咬一口。这些事让他明白,在这样的年月里,逞口舌之快、争强好胜毫无意义,唯有守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护住家人和身边值得护的人,才是最实在的事。

他不再喝酒吹牛,不再议论是非,和何雨阳一样,把“平安”二字刻在了心上。

兄弟俩偶尔碰面,也只是在家中小聚,话不多,却彼此默契。

何雨阳会提醒弟弟“少和厂里派系走得近”,何雨柱会叮嘱哥哥“出门在外多留心”。他们都知道,这场风暴不知何时才会结束,唯有继续蛰伏、低调行事,才能等到云开雾散的那一天。

1971年的冬夜,北平的胡同里一片寂静,只有寒风呼啸而过。

何雨阳家的煤油灯还亮着,映着他专注钻研技术的身影;何雨柱家早已熄了灯,一家人蜷缩在被窝里,寻求着彼此的温暖。

军区大院里,吕清心对着窗外的月光,默默为远方的丈夫和两个儿子祈祷。

这个时代依旧可怕,阴影笼罩在每个人心头,但何家兄弟用各自的方式坚守着,在低调中守护着家人,在隐忍中期盼着未来,等待着属于他们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