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章 老贾没了(2 / 2)

就在贾张氏哭个不停的时候,贾东旭从外面回来了。

他刚在胡同口的煤场帮工,听到父亲出事的消息,一路跑回来,脸上还沾着煤屑,眼睛通红,却没像母亲那样哭闹,只是默默地站在一旁,看着地上的面粉和菜籽油,嘴唇抿得紧紧的。

娄振华看着眼前这个瘦瘦高高的少年,心里叹了口气——贾东旭他认识,偶尔会来厂里给贾有德送午饭,是个老实懂事的孩子。

“东旭,”娄振华走过去,拍了拍他的肩膀,“你爹不在了,家里的担子就落在你身上了。厂里商量了一下,想让你顶你爹的缺,来轧钢厂当学徒工,跟着老技工学钳工,每月能挣20万工资,虽然不多,但能帮衬家里,你愿意吗?”

贾东旭猛地抬起头,眼里闪过一丝亮光——他早就想跟父亲学手艺,可父亲总说他还小,让他再读两年书。

现在能去轧钢厂当学徒,既能挣钱养家,也能接着父亲的手艺往下传,这对他来说,是再好不过的安排。

可贾张氏听到这话,却突然停住哭,指着娄振华喊:“不行!我儿子还小,不能去你们那破厂!万一再出事怎么办?你们得再赔我钱!”她说着,就要去抢娄振华手里的报表,想接着闹。

“娘!你别闹了!”贾东旭一把拉住母亲,声音带着从未有过的严肃,“爹没了,家里就剩咱们俩,我不去上班,谁挣钱养活你?这600万总有花完的时候,我当了学徒,每月有工资,咱们才能活下去啊!”

他看着母亲,眼眶通红,却没掉眼泪,“你要是闹僵了,娄厂长收回主意,我没了工作,咱们俩就真得等着饿死!”

贾张氏被儿子的话噎住,愣在原地。她看着贾东旭瘦得见骨的肩膀,又摸了摸手里的信封,突然蹲在地上,呜呜地哭起来。

她不是不懂道理,只是太难受,太害怕了,可儿子的话像一盆冷水,浇醒了她:日子还得继续,不能只靠抚恤金,得有个长久的指望。

院里的邻居们听到动静,都围了过来。吕清心端着一碗刚熬好的小米粥,递给贾张氏:“大嫂子,先喝点粥,身子要紧。东旭说得对,日子还得过,孩子能去厂里当学徒,是好事,有德在天有灵,也会高兴的。”

何雨柱也跟着说:“婶子,以后家里有啥活儿,你跟我说,我帮你劈柴挑水。东旭去厂里上班,要是缺啥工具,我也能帮着找找。”

娄振华看着院里的邻里情,心里暖暖的,他对贾张氏说:“大嫂,你放心,东旭去厂里,我会让老技工多照看着,安全方面绝对不会出问题。等他学徒期满,就能转正当技工,到时候工资还能涨,日子会越来越好的。”

第二天,贾东旭穿着父亲留下的旧工装,跟着娄振华去了轧钢厂。

走进车间,看着父亲曾经工作过的钻床,还有满地的钢屑,他心里一阵发酸,却很快挺直了腰板。

他知道,从今天起,他就是家里的顶梁柱了,得像父亲一样,把手艺学好,把日子过好。

贾张氏站在四合院门口,看着儿子远去的背影,手里紧紧攥着那600万抚恤金,眼泪又掉了下来,却不再是绝望的哭,而是带着一丝希望。

她仿佛看到,多年后,儿子也像丈夫一样,成了厂里的好技工,拿着稳定的工资,家里的日子慢慢好起来,而丈夫的在天之灵,也能安息了。

3月的阳光透过云层,洒在四合院的青砖地上,融化了最后一点残雪。

轧钢厂的机器依旧在轰鸣,钢花依旧在飞溅,只是这一次,在那片火热的车间里,多了一个年轻的身影,正握着父亲留下的卡尺,小心翼翼地测量着零件,像一株在风雨中扎根的小苗,努力地向着未来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