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不容易熬到放学,何雨柱撒腿就往家跑,刚进四合院就冲进厨房,把书包一扔,拿起番茄就洗。
何雨阳跟着回来时,就看见弟弟踮着脚,把番茄切成大小不一的块,锅里的油已经烧得冒烟了。
“哎!关火!油太烫了会糊!”何雨阳赶紧冲过去,把火调小,“炒番茄得先把油烧到六成热,就是油面有点冒烟,但没到冒烟厉害的程度,这样番茄炒出来才甜,不会发苦。”他接过何雨柱手里的铲子,演示着把番茄倒进去,“你看,要轻轻翻炒,让每个番茄都裹上油,然后放半勺糖,去酸味。”
何雨柱凑在旁边,看得认真,连呼吸都放轻了:“哥,我来试试!”何雨阳把铲子递给弟弟,在旁边指导:“慢点,别把汁溅出来……对,再放一点点盐,盐能提鲜,你记得昨天学的‘比例’不?这盘番茄大概300克,盐放1克就够了,多了会咸。”
何雨柱一边炒,一边小声算:“300克番茄,1克盐……那要是500克番茄,是不是就放1克多一点?”“聪明!”何雨阳笑着点头,“这就是数学课的用武之地,不然凭感觉放,这次好吃下次就不一定了。”
不一会儿,一盘酸甜可口的番茄炒蛋端上了桌。何雨水凑过来,夹了一块放进嘴里,眯着眼睛喊:“二哥做的真好吃!比娘做的还香!”
何大清和吕清心尝了,也忍不住夸:“柱子这手艺,越来越好了。”何雨柱得意地看向何雨阳,眼里满是“你看我厉害吧”的骄傲。
周末的时候,何雨阳会把课本带到厨房,一边看着何雨柱揉面,一边给他讲题。
“你看这道算术题,‘家里来了5个客人,每人吃2个包子,一共要做多少个’,这不就是你做饭要算的量吗?”何雨阳指着课本上的题,“你要是不会算,客人来了包子不够,多丢人。”
何雨柱一边揉着面团,一边听哥哥讲题,遇到不懂的就问,倒也学得认真。
有时候揉面累了,他就跟何雨阳聊厨房的事:“哥,我昨天跟胡同口的张师傅学了做炸酱面,他说炸酱得用五花肉,小火慢熬一个小时才香,下次我做给你吃。”
何雨阳笑着点头:“好啊,不过你得先把这周的作业写完。等你高中毕业了,要是还爱做饭,咱们就去饭店,专门学做美食,以后开个大饭店,让全北平的人都来吃你做的菜。”
何大清看着兄弟俩一个在厨房忙碌,一个在旁边讲题,心里满是欣慰。
他原本还担心何雨柱不爱上学,以后没出路,现在看来,有雨阳这么引导,柱子既能学知识,又能发挥自己的兴趣,倒也是条好路子。
吕清心更是笑得合不拢嘴,每天最期待的就是晚饭——何雨柱总会变着花样做些小点心、家常菜,四合院的烟火气,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浓。
夕阳西下时,何雨阳背着书包去图书馆,何雨柱在厨房收拾碗筷,何雨水在院子里追着蝴蝶跑,吕清心坐在葡萄架下缝衣服,何大清看着这一幕,拿起报纸,嘴角带着满足的笑。
1949年的北平,和平的日子像一碗温粥,熬着书香,也熬着烟火,而这四合院的兄弟俩,正沿着各自的路,慢慢长大,走向属于他们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