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舅舅(2 / 2)

“好!”吕卫国一拍大腿,“明天我就向组织汇报你的情况,争取让你早日加入我们。不过我这次的任务比较特殊,具体内容不方便跟你说,知道得太多对你没好处。”

“我明白,一切听大哥的安排。”何大清点点头,突然想起什么,“大哥,你等我一下,我去拿点东西。”

没过多久,何大清拿着一个黑色的包袱回来,递给吕卫国。吕卫国疑惑地打开,里面赫然躺着一把精致的手枪——枪身乌黑发亮,线条流畅,一看就不是普通的军用手枪,旁边还放着一盒子弹。他拿起手枪掂量了一下,手感极佳,忍不住惊叹:“这枪……我从来没见过这么好的工艺!”

“这把手枪,你拿着防身用。”何大清轻声说道,“别问我是从哪儿弄来的,你只要知道,没人会追查这把枪的来历,有它在,你执行任务时也能多一份保障。”

吕卫国握着枪,心里又惊又暖——他知道,这种级别的手枪,普通人根本不可能弄到,何大清能拿出来,肯定是下了血本。

他郑重地把枪和子弹收进包袱,对何大清拱了拱手:“妹夫,这份情我记下了。以后咱们就是同志,有什么事,尽管跟我说!”

接下来的几个小时,两人坐在房间里低声交谈。从时政局势聊到抗日计划,从百姓苦难聊到未来愿景,越聊越投机,越聊越觉得志同道合。

直到深夜,何大清才起身告辞:“大哥,时间不早了,你早点休息,明天还要去汇报情况。”

吕卫国点点头,送何大清到门口。等何大清走后,他回到房间,拿出那把51式手枪,借着月光反复摩挲。

他知道,何大清的加入,对组织来说是个不小的助力,而他自己,也多了一个可以信任的战友。窗外的夜色依旧深沉,但吕卫国的心里,却燃起了一团希望的火焰——他仿佛看到,越来越多像何大清这样的人站出来,携手并肩,把鬼子赶出中国的那一天。

何大清轻轻推开房门时,吕清心正靠在炕头纳鞋底,油灯的光在她脸上投下柔和的光晕,见他进来,便放下针线迎上去:“跟大哥聊完了?看你俩关着门说半天,还以为出啥事儿了呢。”

“没大事,就是跟大哥唠唠家常。”何大清笑着避开话题,伸手帮她把散落的碎发别到耳后——他没打算告诉吕清心真相,不是不信任,而是怕她担惊受怕。

抗日这条路凶险,他不想让妻子过早卷入其中,只想让她安安稳稳地带着孩子,过好眼下的日子。

吕清心却看出了他眼底的疲惫,拉着他坐在炕边,递过一杯温好的水:“看你脸色不太好,是不是累着了?要是丰泽园活儿重,就跟掌柜的说说,别硬撑着。”

“不累,就是琢磨点事儿。”何大清接过水杯,指尖触到温热的杯壁,心里也暖了几分。

他看着炕上熟睡的何雨柱,又想起隔壁房间的何雨阳,突然开口:“媳妇儿,以后要是世道乱了,咱们一家人可得紧紧凑在一起,不能走散了。”

吕清心愣了一下,随即笑道:“好端端的,说啥丧气话呢?咱们日子过得好好的,哪能乱啊。”

她以为何大清是听了吕卫国说的外头的事,才胡思乱想,便又安慰道:“就算真有啥事儿,有你在,还有大哥帮忙,咱们也能扛过去。”

何大清没再说话,只是默默点头。他知道,吕清心不懂“乱世”的真正含义,不懂鬼子铁蹄下的苦难。

一堆事儿在他脑子里打转,直到躺到吕清心身边,他还没完全平静。吕清心靠在他肩上,很快就睡着了,呼吸均匀。何大清却睁着眼睛,看着窗外的月光,心里翻涌着复杂的情绪。

他轻轻握住吕清心的手,在心里默念:“媳妇儿,孩子们,你们放心,我一定会保护好你们,一定会把鬼子赶出去,让你们过上安稳日子。”月光透过窗棂洒进来,照亮了他眼底的坚定,也映着炕上一家四口的身影,安静而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