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 命格,命数(2 / 2)

“县尊看在眼里,也常怀怜恤百姓之念,奈何势单力孤,每每思及,心中苦闷难言啊!”

他摇头叹息,一副忧国忧民之态。

陆沉心中冷笑,这分明是汤师爷与周县令的一唱一和。

他面上不动声色,只再次拱手:“安宁县上下父老乡亲,无不视县尊大人为再生父母,青天大老爷,县尊的苦心,乡亲们必能体察。”

闲谈间,两人已行至县衙大门。

眼见陆沉始终滴水不漏,丝毫没有纳头便拜的意思,汤师爷那八风不动的笑容终于淡了几分。

就在陆沉即将迈出大门之际,汤师爷眉头微微皱起,开口说道:“陆小哥儿,回春堂的根,可就扎在龙脊岭上,杨全的那只手,若遮不住龙脊岭的天,宏茂行随时可以换人。”

他顿了顿,意味深长地看着陆沉,声音更轻,却字字如针:“所以啊,你如今越是出风头,就越要小心。”

陆沉眸光骤然跳动,如同寒潭中投入石子。

他深吸一口气,压下心头翻涌的思绪,对着汤师爷再次拱手:“谢过师爷提点!”

辞别汤师爷,陆沉心头带着一丝沉甸甸的感觉,径直回到了沈爷那间铺子。

甫一进门,沈爷那带着惊喜的声音便迎了上来:“好小子!竟然真让你把那蜈蚣精的‘定风珠’给掏摸出来了!”

沈爷放下手中正在擦拭的一柄古朴药锄,上下打量着风尘仆仆的徒弟,眼中精光闪烁,满是毫不掩饰的赞许。

“了不得啊!你师父我在这条道上摸爬滚打大半辈子,亲手经手过的‘地宝’,满打满算也不过一双手的数目!”

待陆沉将县衙见闻,特别是周县令要操办拍卖之事细细道来,沈爷脸上的喜色微微收敛。

他捋着花白的胡须,沉吟片刻,微微拧眉道:“这位周县尊,倒是打得一手好算盘。”

“想拿你这把新磨的刀,去压一压那盘踞多年的杨全。”

他顿了顿,语气转沉,带着一种过来人的笃定:“不过,此事对你而言,也算不上坏事,即便没有县尊这层心思,以你如今的势头,与那回春堂,迟早也要在这安宁县的地界上,真刀真枪地做过一场。”

聊完这些琐事,沈爷脸上的凝重之色褪去,转而浮现出一种带着些微期许的郑重。

他转身,从身后一个上了暗锁的乌木柜里,取出一个巴掌大小,入手冰凉的铁盒。

那铁盒表面并无繁复花纹,却透着一股历经岁月沉淀的古拙气息。

沈爷将铁盒置于擦拭得一尘不染的案几上:“正好,你此番入山,降妖取宝,正是气势如虹、气运正盛之时。”

“我从茶马道那头求来的‘命香’,也恰好到了,正好借此良机,为你测一测命数,批一批命格!”

陆沉闻言,眼中流露出惊喜的光芒。

他近来遍览沈爷收藏的诸多杂书异志,眼界见识早已非昔日雨师巷的懵懂少年可比。

深知这“命香”的珍贵与难得。

此物绝非寻常寺庙道观里那些信众供奉的普通线香。

它必须是在香火鼎盛、灵气汇聚的古刹名观正殿之中,经受至少五六载的经文梵唱以及无数虔诚念力的日夜熏陶蕴养,待其香火落尽,再由通晓此道的高人,精挑细选,方才能凝练出这么一盘!

“人分三六九等,命亦有贵贱高低。”

沈爷一边神情肃穆地开启那黝黑铁盒,一边缓缓道来。

“有些是先天胎里带的缺陷,命短福薄,纵有金山银海,也难消受,有些则是后天遭了劫数,时乖运蹇,纵有凌云之志,也难免命途多舛。”

盒盖开启,沈爷用一把特制的骨质小勺,小心地将命香粉末倾倒入一只早已准备好的罗盘中央。

“命数、命格之说,你也不必全信,只当是窥探天机的一线参考。”

沈爷动作不停,口中继续解释,试图让这玄奥之事显得更易理解。

“咱们奇门一脉的‘批命’,其实与那玉匠‘赌石’颇有几分相似。”

“芸芸众生,绝大部分人的‘命’,都被一层厚厚的石皮包裹着,深藏不露。从外面看,不过是块顽石,摸不清里面是价值连城的帝王翡翠,还是一文不值的稀碎瓜瓤。”

“命数是流动的气,命格则是定型的局。”

“因此,人一旦气运凝聚,气势如虹,便如同大河奔涌,自然容易聚拢大势,进而冲开格局,显露出其命格的本相!”

说话间,沈爷取出一只小碗。

此碗非瓷非陶,色泽暗红,触手温润,竟是整块上等朱砂挖雕琢而成。

他将朱砂碗推到陆沉面前,沉声道:“放三滴血进来。”

“心诚,意专,方可显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