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陛下,此事臣以为……”
林宥霆会清晰地陈述自己的看法,声音不高,却足以让御阶下的核心官员听清。
他们的交流顺畅而默契,显然并非临时作秀,而是长期形成的、深入骨髓的协作习惯。
林宥霆的意见往往一针见血,切中要害,既有文臣的缜密思虑,又不失统筹全局的大局观。
当一位户部侍郎奏报漕运改革遇到地方豪强阻挠时,贺归轩微微蹙眉,尚未开口,林宥霆便已出声道:
“漕运乃国之命脉,改革之策利在千秋,岂容宵小阻挠?着刑部、御史台联合督办,彻查背后关联,无论涉及何人,严惩不贷!必要时,可调当地驻军弹压,务必确保新政畅通!”
他的声音带着一丝冷厉,与往日丞相的沉稳虽略有不同,却更具威慑力。
那户部侍郎闻言,精神一振,连忙躬身领命:“臣遵旨!”
又有兵部官员奏报,关于前德妃——赵氏在京畿大营表现优异,已通过基层武官考核,提请擢升。
此事颇为敏感,涉及到前妃嫔和女子为官的双重议题。
贺归轩没有立刻表态,而是看向林宥霆,带着征询的笑意:
“帝夫觉得呢?”
林宥霆神色不变,从容应道:
“陛下既开女子从军之先例,自当唯才是举。赵氏既有军功,才能出众,按制擢升即可。此亦向天下表明,陛下‘女子立于天地’之言,绝非虚言,帝国用人,不问出身,只看才能与功绩。”
“准。”
贺归轩满意地点点头,对兵部官员道,
“便按帝夫所言,依制办理。”
这一番奏对,清晰地展示了帝夫在朝政中的角色——
他并非虚位,而是拥有实实在在的参政权,甚至在某些领域,他的意见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他与女帝,一个主断,一个主谋,相辅相成,配合无间。
下方的百官们,默默地看着,听着,心中最后一丝疑虑和观望,也渐渐消散。
他们明白了,从今以后,这朝堂之上,真正需要效忠与遵从的,是御阶之上那紧密相连的两位至尊。
任何试图离间或挑战这一格局的行为,都将是自取灭亡。
朝会在一种看似与往常无异、实则内核已截然不同的氛围中继续进行。
政务处理得高效而顺畅,再无任何不和谐的声音出现。
当所有政务奏报完毕,贺归轩环视全场,缓缓开口,做了最后的总结,也似是一种宣告:
“众卿今日所见,便是日后天启朝堂之常态。朕与帝夫,同心同德,共理朝政。望众卿亦能摒弃杂念,上下齐心,各司其职,共筑我天启万世之基业!”
“臣等谨遵陛下教诲!定当竭尽全力,辅佐陛下与帝夫!”
百官齐声应诺,声音坚定。
“退朝!”
贺归轩与林宥霆相继起身,在百官的躬身相送下,离开了紫宸殿。
阳光透过高大的殿门照射进来,落在空置的御座与皇夫之位上,仿佛为这全新的权力秩序,镀上了一层不可动摇的金光。
从这一天起,天启帝国的朝堂,正式进入了“凤鸣于上,龙吟相和,群臣俯首”的新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