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时,为了满足激增的印刷需求,民间也开始出现效仿官办印刷局的私人印书坊,进一步促进了技术的扩散和成本的降低。
知识的壁垒,第一次被如此猛烈地冲击着。
变化是潜移默化,又是翻天覆地的。
月余后。
曾经的京郊小镇,如今因靠近京雍大学和几家大型印书坊而变得繁华。
镇上的新式学堂里,传出朗朗读书声,不仅有孩童在诵读经典,更有少年在演算习题,探讨杠杆滑轮之理。
茶馆酒肆中,识字的伙计能看懂简单的告示和话本,甚至能与人议论几句朝廷新颁布的农桑政令。
田间地头,歇息的老农或许也能磕磕绊绊地读上一段书上关于新式犁具的介绍。
民间识字率,以一种前所未有的速度悄然提升。
文化,不再仅仅是士大夫阶层的专属玩物,开始真正向下渗透,焕发出蓬勃的生机。
而在无数寒门学子的家中,在那些简陋却整洁的书桌旁,除了供奉的“天地君亲师”牌位,往往还会多出一个特殊的、小心翼翼擦拭的长生牌位。
牌位上,工工整整地刻着一行字:
“大雍皇帝 贺归轩陛下 长生禄位”
这些学子,或许一生都无缘得见天颜,但他们深知,是陛下力排众议,兴办新学,打破了世家对教育的垄断。
也是陛下革新技艺,推广廉价纸张与印刷,让他们这些贫寒子弟,得以捧起书本,窥见知识的光芒,拥有了改变命运的可能。
谁能想到去年那位还被诟病为“昏君”,如今却被万民敬仰为“天可汗”、“文教之祖”!
他们无以回报,只能日夜焚香祷祝,愿陛下万岁安康,愿大雍国祚永昌。
他们将陛下的恩德铭记于心,发奋苦读,期望有朝一日,能以其所学,报效国家,不负这浩荡皇恩。
这一日,贺归轩微服出宫,行走在京城熙攘的街道上。
她看到书肆里人头攒动,孩童手捧书本笑逐颜开,听到茶馆里人们谈论着新学的见闻,甚至在一处巷口,看到一个简陋的私塾里,老先生正用廉价的新书教授着十几个衣衫朴素的孩子……
夕阳的余晖洒在她身上,温暖而祥和。
林宥霆安静地跟在她身侧,看着她柔和下来的侧脸,轻声道:
“陛下,您看到了吗?您播下的种子,已经开始开花结果了。”
贺归轩没有回答,只是深深吸了一口这弥漫着书墨香与人间烟火气的空气。
她看到了。
她看到了一个文化开始繁荣,知识开始普及,阶层开始流动的,崭新的,充满希望的未来。
这条路,还很长。
但至少,她已经成功地,迈出了最艰难,也是最关键的一步。
【主人,检测到大量来自民间的感激、崇敬情绪值!如涓涓细流,汇聚成海!虽然单值不高,但胜在持续不断,数量庞大!情绪值总收入+!并且还在持续增长中!】
系统欢快的声音在脑海中响起。
贺归轩微微一笑,抬头望向那绚烂的晚霞。
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