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是想他么?(1 / 2)

《以工代赈暂行条例》与初步的工程部署图,如同两块巨石投入沉寂已久的湖面,在大雍朝野激起了滔天巨浪。

政令的内容很快在底层官吏和绝望的流民中流传开来。

“做工换粮?不是白给粥喝?”

“清理河道?挖水渠?这……这能行吗?”

“总比活活饿死强!而且听说干得多,还能多换粮,让家里婆娘娃娃也吃上饭!”

“皇帝老爷这次……好像不太一样?”

质疑、观望、以及一丝绝处逢生的希望,在衣衫褴褛的流民队伍中交织、蔓延。

不少地方官员和士绅对此嗤之以鼻,认为这又是那位年轻昏君异想天开的胡闹。

“小皇帝还真是抠门,现在赈灾都不是白给了。”

“可不是说,这人都要饿死了,还让他们做工,这不把人往死路上逼么!”

“天子不仁,百姓遭殃啊!”…………

然而,当朝廷官员,尤其是以胡韫和摄政王为首的重臣们“慷慨”捐出巨款的消息传出。

皇帝设立“灾情处置应急衙门”、并由天子亲信直接掌管钱粮的消息得到确认后,风向开始悄然转变。

“难不成是真的?”

“是真的要赈灾?”…………

紧接着,大雍朝廷席卷而来的是臣民震动与捐款捐物。

百姓们看见,连那些平日里被百姓暗骂“蛀虫”的大官们都拿出了真金白银,还有无数的普通富户、商贾也都纷纷效仿,解囊相助朝廷。

一些稍有家底的平民百姓,也被这股风潮带动。

一种“国家有难,匹夫有责”的氛围在民间弥漫开来。

“连胡大人都捐了八十万两!咱们虽然比不上,但凑个几十两、几百两,总能帮衬一把!”

“是啊,陛下这次是动真格的了!听说钱直接送到应急衙门,谁也贪不去!”

“挖河修渠也是为了咱们北地以后不受旱,是长远之计啊!”

京城之中,应急衙门外排起了长队,不仅有送上银票的富商,也有提着米粮、抱着布匹的寻常百姓。

各州府设立的捐输点亦是如此。人心在灾难面前,竟被奇异地凝聚了起来。

短短三日,汇总到贺归轩手中的各地捐输银两,累计已高达七百万两之巨!

这还不算源源不断送来的粮食、布帛、药材等实物。

【亲亲主人!民心可用,善款如潮!情绪值+2000!当前总进度\/哇~主人你距离成功又近一步耶!】

“可算是没白熬这几个大夜……”

贺归轩看着福海呈上的报表,心中却并无太多喜悦。

钱粮到位,只是第一步。

再好的政策,若执行不到位,便是空中楼阁,甚至可能酿成更大的祸患。

她深知基层官吏的德行和这个时代行政效率的低下。

果然,潜影卫随后送来的密报,印证了她的担忧。

尽管条例清晰,但地方上阳奉阴违、消极怠工者有之;

试图在工具发放、工分记录上动手脚、中饱私囊者有之;

对流民管理简单粗暴、引发小规模冲突者亦有之。

这日早朝,朝中一些官员又开始弹劾“以工代赈”劳民伤财、请求叫停此议。

贺归轩葛优瘫的坐在龙椅上,心理不耐达到顶点!

‘真想把底下这群光吃干饭不干活的狗东西踢个八丈远!

省的来我耳边嗡嗡叫!’

【主人,情绪值150,您生气了哦,为了他们气死不值得~您还没变回女人呢!】

‘说的真好,下次别说了!’

这系统也是,哪壶不开提哪壶……专挑我痛处!

贺归轩在心里阴阳她们,面上也是一脸的不耐烦。

只见林宥霆于朝会上,笔直得身影跨步出列,在一片争议声中,郑重请命:

“陛下,政令初行,百端待举,非坐于庙堂之上可决。臣请亲赴灾民聚集之地,督导章程落实,协调各方,处置突发事宜!”

贺归轩从思绪中回过神来。

看着台下风尘仆仆、眼下带着青黑却目光坚定的林宥霆,知道他这几日必定也在为推行之事殚精竭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