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都挖这么早啊?”卫氏接了一句,为啥都挖这么早大家心知肚明。
田媛没说话一直默默用手抓牢驴车车板,她就怕一个大颠簸把自个给颠掉下去了。两辈子加起来,这是她头回坐驴车。
咸蛋黄似的太阳慢慢从东边升起,此时天已经大亮。小路两边全是稻田,想起那些风雅名士提的诗句:晴日暖风生稻气,绿荫幽草胜花时。那是赞美绿油油的稻田美景的,可她无心赏景。
越是往县城那近了,沿途背着背篓的,挑着担子的,还有拄着拐杖背着破布帆袋的行人就越发的多了起来。
田媛好奇的打量这些手持细棍背着破布袋的人,有的三三两两走着,有的互相搀扶着,有的坐在路旁树荫下歇息。
他们的驴车经过时,路旁的这些人向他们伸出一只手,就像乞儿。
“这么多乞丐,也不知又有多少人是背井离乡来的,都是去年那场大旱闹的。”二伯母替田媛解了惑,那些人就是乞丐。
“阿媛一会进了县城紧跟着我们,可别乱走。”二伯母不放心的叮嘱一句。
“暧!”田媛应了一声,想起家里窘困的境况,再看看那些流离失所的乞丐,田媛倒有了一丝庆幸。幸亏是摔到了这副身子里,农家女总比乞儿好多了。
进了县城直奔东市,大街上好不热闹。有挑着鲜果担子吆喝的农夫,有提着木头箱子走街叫卖的货郎,大街两旁铺子迎来送往的伙计,还有饭馆,小吃铺子,应接不暇。
田媛好奇的打量着古代的县城集市,她听二伯母跟大伯母聊天,挖藕的这一个多月,她们会天天来县城卖藕,也就是说县城的市集是天天有的。
听二伯母说大坝村附近也有大集,不过得十天才有一回,多是乡下村里的农家将自己做的,地里产的拿去卖。她们觉得不如来县城卖,县城人多,价钱一般也卖得高些。
田庆杰尽量避开人流,将驴车往街市东头赶,到了人流聚集地,将驴车赶到一处阴凉巷口,跳下车跟旁边的茶摊摊主打了声招呼。
“大嫂,阿盛,阿媛,到了!”
田庆杰喊了一声,大家将驴车上的篮子和大篓子往下抬,田媛也没闲着将自己的菜篮子提下来,知道就是在这处摆摊卖菜了。
篮子,藕框一溜烟的摆开,田媛的两个菜篮子紧挨着二伯母卫氏的,卫氏带的是两筐莲藕,一筐豇豆,再边上的就是大伯母的藕框和几篮子菜。
田媛看了一眼,发现带来的跟自己的一模一样,也是豇豆和黄瓜。只是那些菜看上去要比自己的好多了,至少放在最上面的豇豆虫眼少,黄瓜也多是直的。虽短小,但更粗壮些,不似自家的“营养不良”。
大伯母一直侍弄着自己的莲藕,大堂哥田盛站在一旁吆喝开了,“新鲜的嫩藕快来瞧瞧,又脆又甜喽!”
在他们对面也是一排的地摊,摆着各种待卖的菜和货物。那边也吆喝着,“今早刚挖的甜藕,便宜卖喽!”
田媛听着,像是在“打擂台”。往斜对角看去,一溜烟的卖藕,卖菜的。多是男人,偶有几个大嫂和小媳妇,像她这样的少女还真没瞧见。
大伯母不高兴的嘟囔一句,“咱们不吆喝他们不吆喝,这合安村的将藕卖得太贱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