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章 不对劲的赶仗(2 / 2)

而且,参与围猎的人似乎越来越多,陈云粗略一数,已经聚集了十几个人。

这让他微微有些惊讶,感觉不太对劲。

除了男人们的粗犷吼声和猎狗们的狂吠,他甚至隐约听到了女人尖亮的呼喝声。

“李虎,”陈云侧头,看向趴在旁边另一根粗枝上,正看得津津有味的李虎,“这就是你说的张炮带队?”

李虎仔细辨认着对面那些奔跑呼喊的人影,摇了摇头,有些不好意思地说:“不是张炮。是秀水屯的人,我看到几个面熟的。领头的不认识,肯定不是张安国张炮。估计是有人进山采野菜或者干啥,偶然发现了这群狍子,跑回去喊了屯子里的人,一起上山来赶仗了。”

他顿了顿,补充道,“就七八只狍子,他们这么多人,应该没啥问题吧?”

陈云闻言,心里了然。

山里人家,从小耳濡目染最多的,就是祖辈辈传下来的各种打猎故事,其中真真假假,充满了传奇色彩。

别说血气方刚的男人,就是一些性格泼辣的姑娘媳妇,听多了也难免会生出“我上我也行”的念头。

他们大多知道一些基本的狩猎方法,有时候甚至能想出些连老猎人都没试过的“奇招怪招”。

加上有些人家底子里还藏着父辈留下的老掉牙的老洋炮,下个套子抓个兔子山鸡,便自诩为进过山的“准猎人”,自信心爆棚。

不过,这种业余的围猎,多半是靠运气。

就像这次,偶然发现了狍子这种相对胆小、容易集群驱赶的野物,便会召集一些懂点皮毛的人,男男女女一起上阵,图个热闹和收获。

若是换成张炮那样经验丰富的老炮手,对付这种喜欢聚群、常在固定区域活动的狍子,往往一人一枪,利用地形和经验就能轻松搞定,根本不屑于兴师动众地用“赶仗”这种方式,觉得太掉价,效率也低。

真正的“赶仗”,通常是对付更有价值、更狡猾的马鹿,或者成群结队、危险性高的野猪群。

看着对面那些人安排的驱赶路线和之前看到的“打树皮”标记,陈云基本可以断定,领头的估计就是个半吊子猎人。

那用来标记猎场的“树皮”,很可能只是随手用了这个月份山里最常见的丁香花汁液涂抹,才被经验不足的李虎误认作是张炮那种老手常用的、更具独特性的标记。

此时,下方的围猎已进入关键阶段。

那群狍子在众人形成的、不断缩小的包围圈里左冲右突,惊慌失措,被有效地驱赶着,沿着一条大致固定的路线向山坡下方奔跑。

陈云根据他们的驱赶方向和地形判断,伏击点应该就设在他和李虎上午收取第一处黑蜂的那片山区附近。

他眯起眼睛,仔细搜索,果然在预判的伏击区域,看到了两三个手持老式老洋炮的人影,正隐蔽在树木后方,紧张地等待着。

在他们前方的林木之间,隐约能看到一些不自然的绊索和藤蔓,显然是设置了不少简易的陷阱机关。

“十五六个人,对付这七八只狍子,准备的也算充分……只要不出大的意外,应该问题不大。”

陈云在心里默默评估着。他和李虎此刻就像置身事外的观众,在树冠的隐蔽下,静静地观摩着这场由秀水屯村民自发组织的山林围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