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错。”陈云肯定地点点头,目光警惕地扫视着标记所指的林子深处。
赶山打猎的人,进了这茫茫山林,都认得这种标志的意思。
这就是在明确地告诉后来者:这片猎场已经有人了,请勿打扰,另寻他处。
这是老一辈猎人之间形成的一种不成文的规矩,也是一种善意的、避免冲突的提醒。
想想也是,同一片山里,大家都靠打猎贴补家用,你来这里,他也来这里,难免会撞上。
猎人手里都有家伙什,又大多是乡里乡亲,平时关系可能还不错,若是因为争抢猎物在山里翻了脸,甚至擦枪走火闹出人命,那真是损人不利己,太不值当了。
况且,一片山林能有多少猎物?
都挤在一块,谁也打不到多少,纯粹是浪费时间和精力。
于是,这插花为记的规矩便应运而生。猎人到了选定的猎场,会在常走的山路附近,剥下一块树皮,做出标记,告知后来的同行此地已有主,请绕行,避免不必要的误会。
久而久之,这种简单的标记还发展出了更细致的内涵,能够表明猎人的意图和行动方向。
比如这“赶仗”,便是猎人们常用的一种打埋伏协作狩猎的方式。
通常,他们会选择一片猎物可能藏匿的区域,在一处有利地形设下埋伏圈。然后,由另外的人,有时会带着猎狗,从另一侧进入区域,通过呼喊、敲击树木或让猎狗吠叫等方式,“打草惊蛇”,将受惊的猎物驱赶出来,迫使它们朝着预设的埋伏圈方向逃窜。
而眼前这标记上的野花插放位置,就蕴含着关键信息:野花插在剥开树皮的里面,也就是靠近树干木质部一侧,这表示里面的人正在行动,意图是把猎物从林子里面往外面这个方向驱赶。
如果野花插在树皮卷的外面,意思则相反,是把猎物从外面往里面赶。
倘若野花是插在树皮卷的中间,那就表示驱赶的人是从路的两侧同时进行,意图将猎物驱赶到道路中间这条线上,方便伏击。
陈云拉着李虎,两人轻手轻脚地向后退了十几米,直到完全看不见那棵做了标记的白桦树,才稍稍松了口气。
林间依旧寂静,但那寂静之中,却仿佛潜藏着无形的杀机。
“李虎,看到这种标记,千万不能往里闯。”
陈云神色严肃地低声解释,“要是顺着山道傻乎乎地进去,运气不好,踩中或者碰倒了哪个要命的陷阱,小命瞬间就得交待在这儿。更危险的是,里面正在‘赶仗’的人,精神都绷得紧紧的,听到动静,很可能看都不看就以为是猎物窜出来了,直接开枪!到时候死得不明不白,找谁说理去?”
这就是陈云立刻喊住李虎的原因。深山老林,猎人之间的规矩是用血淋淋的教训换来的,不容丝毫挑衅。
万一误入了别人的猎场,一个不小心,付出的就是生命的代价。
李虎闻言,脸上也露出一丝后怕,他用力点头:“陈云哥,我懂。我姥爷以前也常说,看到‘花签’要绕道,不然死了都没处喊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