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离宫(2 / 2)

皇后娘娘见我行礼,与她保持距离,脸上明显有失落之色。

“吾儿这些年受苦了,如今已经长大成人,却也生分了许多。”

“母后,儿臣只是一时还不习惯,请母后莫要介怀。儿臣在延和院时,也是日日挂怀母亲的。只是这许久未见,儿臣都陌生了。”我一想到这些,心中一阵酸楚。七皇子年幼就与母亲分开,独自一人在延和院,还要受病痛折磨。

“我儿受苦了。”皇后娘娘确实心疼七皇子。

“母后,儿臣如今大好了。有个请求不知可否应允?”我小心翼翼的询问着。母亲应该是最疼爱儿子的吧。

“吾儿尽管说来。”皇后娘娘期待的眼神看着七皇子(我)。

“母后,儿臣一人在延和院多年,想去外界看看。”我说完看着皇后娘娘的反应。

“那是自然,稍后安排车驾。”皇后娘娘应该以为我只是出去游玩。

“多谢母后,儿臣想出门历练历练,看看民间的生活。走走我天朝的大好山河。还有,张真人为儿臣找到命定之人,听说他回山,儿臣想亲自去道谢。望母亲恩准。”我见皇后娘娘一脸的惊讶之色,也不知道她是否会同意。

皇后娘娘听完之后,并未立即搭话,坐在椅子上沉思。

皇后指尖轻轻摩挲着椅柄上的缠枝纹,半晌才抬眼看向我,眼神里裹着担忧与一丝不易察觉的犹豫:“去民间历练是好事,可你身子刚好,一路风霜怕是吃不消。再说那山中路途远,又无皇室仪仗随行,哀家怎能放心?”

我知道她的顾虑,忙上前半步,尽量让语气显得恳切又坚定:“母后放心,儿臣如今身子硬朗得很,再说也不需惊动地方,只带两个心腹侍从便好。张真人对儿臣有救命之恩,亲自道谢才显诚意;至于民间光景,儿臣也想亲眼看看,日后若能为父皇分忧,也不至于两眼一抹黑。”

说到“为父皇分忧”时,我明显见皇后眼中亮了亮——她素来盼着七皇子能有出息,不辜负“皇后之子”的身份。

果然,她沉默片刻,终是松了口,却又补了句:“需得让九皇子陪你去。他常年处理外务,经验足,有他在,哀家才能安下心。”

我心里咯噔一下,刚想推辞,皇后已接着道:“昨日九郎还跟哀家说,怕你闷得慌,想陪你出去散散心。你们兄弟俩自幼亲近,他跟着,既能照拂你,也能替哀家盯着些。”

这话堵得我没了反驳的余地——皇后既已把“兄弟情分”搬出来,再拒绝反倒显得我生分。

我只能低眉应下:“全凭母后安排。”

皇后见我应了,脸色才缓和些,又叮嘱了几句“注意保暖”“遇事多与九郎商量”,便让宫人去传口谕,让九皇子晚些来与我商议出行事宜。

待皇后走后,我坐在窗边,心里又乱了几分——本想借着外出避开九皇子,没成想反倒把他拉得更近。

正思忖着,门外传来熟悉的脚步声,九皇子推门进来时,手里还拿着一卷舆图:“听说你要去寻张真人?我刚让人查了他所在的青城山路线,这一路要经过蜀地,正好带你看看那边的风土。”

他将舆图摊在桌上,指尖点在一处标注着“清溪驿”的地方,眼底带着笑意:“听说蜀地的豆花极嫩,配着红油碟,你肯定喜欢。”

我看着他熟稔规划路线的样子,恍惚间又想起七皇子——从前七皇子也总这样,拿着话本跟我讲着趣事。

心头一阵发涩,我忙移开目光,轻声道:“劳烦九弟费心了。”

九皇子的指尖顿了顿,抬眼看向我,眼神比平日柔和些:“跟我还说这些?你刚痊愈,外出之事我多操点心是应该的。明日我便去安排侍从和车马,咱们尽快动身,免得夜长梦多。”

我点点头,没再多说什么!

夜里我独自休息,待夜深人静之时,我拿好包袱,悄悄离开了!

想不到七皇子的功夫已经在我之上了,这城墙一跃而上,纵身而下,却没有任何声响。

他的身体应该比我之前的女子身体更适合练功夫,等我安顿下来,好好修炼功法……

我悄无声息的落地以后,向黑夜中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