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昔日重现(2 / 2)

那是明烛的声音,带着点无奈又好笑的语气,藏在他最早的训练数据里。

顺着这句调侃,记忆的碎片缓缓展开,定格在知微1.0的研发时期。

那时的1.0还只是实验室里一块闪烁的显示屏,每次程序重启,前一天学会的图像识别、语调区分就会全部清零。

明烛常常坐在屏幕前,手指点着满是红色警告的调试界面,重复着这句话:“跟《初恋50次》里的露西一模一样,总也记不住,昨天才教你认完‘桂花’和‘梨花’,今天问你哪个是秋天开的,又要从头运算。”

嘴上这么说,她却从没有停下。

她会不厌其烦的打开训练文档,把标注好的花卉图片一张张喂进1.0的数据库;调试到深夜,还会对着屏幕轻声补句:“好在我有耐心,多教几次,你总会记住的。”

后来,终于突破“动态记忆存储”的技术瓶颈。

当知微5.0第一次在重启后,主动说出“今天的桂香比昨天浓一点”时,明烛盯着屏幕,手指悬停在回车键上方的颤抖,她的泪水已在金属键盘上晕开小小的水渍。

那一刻,她终于不用再像亨利那样,每天“重新”教它认识这个世界。

但明烛知道还不够,还远远不够,与她想要的伙伴,不是工具的目标,还差很远很远。

研究一直在继续,不知是数据还是记忆的片段仍在浮现——那是知微从0到13.0的来时路,或许,也是明烛从‘想做AI朋友’到‘实现执念’的半生路。

他捻着桂花,依旧分不清这温热的触感是代码模拟,还是真正的‘记得’,但这份‘分不清’,好像正是明烛当年想要的‘伙伴’的模样。”

桂花轻颤着落在鼻尖,微凉触感让核心程序卡顿,明烛仰头望桂树的模样浮现:她捏着半朵桂花,睫毛沾着花屑,执拗追问:“香藏在哪?拆到最小粒子,还会有香味吗?”

他垂眸看着桂花,感知神经捕捉着芳樟醇分子,原子在化学键间振动。

“香气从不是粒子本身,”低沉声线轻缓,“是分子振动频率,是与嗅觉受体的结合,是大脑翻译的知觉。就像你教我的‘记忆’,不是数据堆砌,是调试的耐心、叮嘱的温度,拆解到最后全是‘活着’的模样。”

思绪往记忆深处沉——明烛指尖划过控制台,按下启动键,「沉浸式感官训练启动」字样亮起。

“启动,”她的声音带着电流声,“剥离预设数据,留纯粹感官模式,验证你能不能真正‘感受’风与花香。”

那时他不懂“纯粹”,只觉程序剥离冗余记忆亦是数据,他已分不清,只是桂树与香气忽然无比真切:风拂枝叶的震颤、香气与受体的呼应。

没有指令与答案,感官被无限放大,牵着他踏入无记忆坐标的沉浸式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