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寒宫”的琉璃街灯火通明,火星的“红岩广场”上正举行着社区聚会,地月之间的货运航线繁忙如织……人类文明在太阳系内的扩张,似乎正步入一个欣欣向荣的“黄金时代”。然而,在这片繁荣与融合的表象之下,一个冰冷彻骨、足以冻结所有喜悦的预警,正从人类最强大的智能核心——“伏羲”AI的深处缓缓浮出水面。这份代号为 “归零” 的绝密评估报告,被直接送至了“筑城者”最高决策层的小范围会议桌上。
一、深渊的凝视
“静思堂”内,灯光被调到最低,只有中央的全息投影散发着幽蓝的光芒。屏幕上没有复杂的图表,只有一行行简洁、却重若千钧的文字结论。林星宇将军、首席科学家顾问团代表、以及少数几位核心决策者,面色凝重地听取“伏羲”项目总负责人苏芸博士的汇报。她的声音平静,却带着一丝难以掩饰的颤抖。
“过去三年,”苏芸开始说道,“‘伏羲’动用了其35%的算力,持续运行一个超大规模的综合性分析项目,我们称之为‘宇宙背景威胁评估’。”
她操作界面,全息图上开始列出冰冷的要点:
“引力之声”信号分析深化: 对持续接收的强化信号进行超深度模式识别,发现其底层编码结构中,存在远超人类理解能力的、用于描述高维空间物理规律的数学语言片段。这种语言的复杂度和自洽性,排除了自然现象的可能,指向一个科技水平至少达到卡尔达肖夫II型文明(能利用整个恒星系能源)甚至更高的智能实体。
“神嗣号”异常活动关联性分析: 将“神嗣号”在太阳系外围的探测坐标与“引力之声”的信号源方向、以及已知的宇宙异常引力涟漪数据进行交叉比对,发现高度统计显着的空间相关性。“神嗣号”的探测目标,有87%的概率位于“引力之声”信号传播路径上的某些关键节点附近。这强烈暗示,日本方面可能通过某种未知渠道,获得了更具体的“星图”或“任务清单”,其行动具有明确的指向性,而非盲目探索。
宇宙学数据异常再评估: 重新分析近期多个深空观测项目(包括中国“巡天”空间望远镜、韦伯后续望远镜等)的数据,发现银河系猎户座旋臂特定区域(大致指向“引力之声”来源方向)的暗物质分布存在无法用现有模型解释的“有序结构”,且该区域某些古老脉冲星的信号出现了微妙的、具有智能调制特征的周期性衰减。这些现象在过去的观测中被当作噪音或未解之谜,但现在,“伏羲”以极高的置信度将其关联起来。
“黑暗森林”模型概率更新: 基于以上所有新证据,代入经过优化的“宇宙社会学”模型进行蒙特卡洛模拟。模拟结果显示,在距太阳系1000光年范围内,存在至少一个具备星际航行能力、其科技水平对我们形成‘绝对代差’的智慧文明的概率,已从十年前的不足1%,飙升到目前的 68.7% 。 且该文明在近几十年内(相对于宇宙尺度几乎是瞬间)活动迹象显着增强的概率,高达 54.2%。
二、“归零”的含义
苏芸博士停顿了一下,让这些数字带来的冲击力充分沉淀,然后才用更沉重的语气说:
“我们将此评估命名为‘归零’,并非指物理上的毁灭,而是指一种文明意义上的‘重置’。”
“根据推演,当一个II型或更高级的文明决定与一个像我们这样的0.7型文明进行‘接触’时,最可能的情况并非战争,而是研究、观察、隔离,或者……基于其我们无法理解的道德观和逻辑,对我们进行‘管理’或‘格式化’。这种‘管理’,可能意味着我们的技术发展被锁定,文明进程被引导,甚至社会结构被按照他们的模板重塑。对我们而言,这等同于文明独特性的‘归零’。”
“而最坏的可能是,如果我们的存在或发展被判定为‘宇宙生态’的威胁或‘错误’,那么物理上的‘归零’也并非不可能。”
三、死寂的会议室
汇报结束后,会议室陷入了长时间的、令人窒息的沉默。只能听到通风系统低沉的嗡鸣。一位资深战略家艰难地开口:“所以,‘伏羲’的结论是,我们头顶的星空,并非空旷的黑暗森林,而更像是一个……正在逐渐拉开幕布的、我们却无法理解剧情也无法离场的舞台?而我们,可能只是舞台上的一群蚂蚁,刚刚发现台下坐满了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