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伏羲”AI启动“清道夫”协议,将美军“海豹”突击队潜入的区域彻底隔离成一个钢铁囚笼时,真正的血腥较量才刚刚开始。自动防御系统的枪声,是警报,也是战斗的号角。驻守在“玄鸟号”内部的安保部队——代号 “龙牙”安保支队(与轨道突击队同名,但专司舰内防御)——在接到“伏羲”的静默警报后,如同被惊动的蜂群,以最快的速度从最近的部署点扑向入侵区域。
一、死亡的走廊
被隔离的第七区下层通道,原本是灯火通明的设备维护区,此刻已化为修罗场。应急红灯旋转闪烁,将冰冷的金属舱壁和粗大的管道映照得一片血红。空气中弥漫着刺鼻的、由“伏羲”释放的神经麻痹气溶胶的微甜气味,以及更浓烈的、金属被激光灼烧后的焦糊味和血腥味。
通道两端,已被厚重的防爆隔断门封死。通道内部,美军“海豹”突击队残存的六名队员,在队长詹金斯上尉的指挥下,背靠着一个巨大的冷却泵组,组成了环形防御阵型。他们刚刚经历了自动哨戒机枪的扫射和眩晕激光的照射,一人重伤倒地,其余几人宇航服上布满了弹痕和灼烧的印记,但依然保持着极高的战斗素养。
通道的另一头,由支队长陈雷少校率领的十二名“龙牙”安保队员,依托拐角和维修平台,建立了攻击阵地。他们身着轻便的舰内作战服,装备有专用的低侵彻性电磁冲锋枪和防爆盾,更适合在舰内狭窄空间作战。
二、沉默的交火
没有喊话,没有警告。双方都清楚,这是一场你死我活的战斗,任何迟疑都会送命。
“开火!”陈雷通过骨传导耳机下达命令。
“压制射击!”詹金斯几乎在同一时间吼道。
刹那间,通道内被密集的弹雨淹没。中方使用的是特制的低侵彻性合金珠弹,旨在避免击穿舰体关键结构,但打在人体和宇航服上依然是致命的。美方则使用高速穿甲钉弹,威力巨大,但流弹极易对舰体设备造成二次破坏。
“咻!咻!咻!”电磁武器发射的尖啸声在密闭空间内回荡,震耳欲聋。弹头撞击金属的砰砰声、跳弹的刺耳刮擦声、以及击中目标的闷响不绝于耳。
三、惨烈的近距离搏杀
自动防御系统间歇性的扫射,迫使双方队员不断变换位置,战斗很快演变成残酷的近距离交替推进和手榴弹(小型冲击波手雷)互掷。
生命的代价: 一名中国队员试图投掷手雷,被美军精准的射击击中手臂,手雷脱手滚落。身旁的战友毫不犹豫地扑上去,用身体将手雷压在身下。一声沉闷的爆炸后,战友壮烈牺牲,通道被清出一片短暂的空档。
技术的较量: 美军一名队员发射了单兵火箭筒,企图摧毁中方依托的掩体。中方一名队员迅速举起防爆盾顶上前,盾牌在爆炸中扭曲变形,队员被冲击波震飞,但掩护了身后的队友。
环境的利用: 陈雷少校利用对地形的熟悉,带领两名队员从上方通风管道悄然爬行,突然出现在美军侧翼,打乱了对方的阵脚。
战斗的残酷性远超训练演习。每一寸通道的争夺,都伴随着鲜血和生命的消逝。
四、决定性的突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