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余的、极度微弱的电磁信号泄漏,被强大的算法过滤、放大、分析,试图破解出有用的指令或状态信息。
预设的应急通讯协议被激活,“玄鸟号”向外释放出特定频率和编码的低功率信号,试图唤醒那些具备抗干扰能力的“影龙”block III战机或特殊型号的无人机。
四、局部的秩序
在“伏羲”非人的处理速度下,混沌的战场开始显现出局部的秩序:
智能避撞与归航: “伏羲”通过间断的信号,向那些尚未完全瘫痪、但失去指令的战机发送了最简洁的优先指令:“规避静止\/低速目标”、“向母舰方位集结”、“最低功率静默”。这极大地减少了因失控导致的碰撞损失,并开始收拢残存战力。
重点目标识别与警告: “伏羲”迅速识别出那些仍在主动机动、具有威胁的敌方单位(主要是未被脉冲完全波及的美军战机),并将它们的预估轨迹和威胁等级,以最高优先级标注在舰桥战术屏幕上,提示人类指挥官和仍能接战的单位重点应对。
通讯中继重构: “伏羲”将“玄鸟号”自身作为临时通讯枢纽,利用其强大的信号处理能力,在干扰的缝隙中,为“赤龙号”和后方基地建立起一条极其脆弱但关键的数据接力通道,初步恢复了高层指挥链路。
资源优化分配: 它计算出脉冲干扰的衰减模型,预测出可恢复通讯的时间窗口,并据此规划了战力重组和下一步反击的优先级方案。
五、人机的协同
“伏羲”的接管,并非取代人类,而是成为了一个无比高效、冷静的“执行大脑”和“信息过滤器”。它将混乱的海量信息,提炼成清晰的态势图和可行的选项,呈现在人类指挥官面前。
高云舰长看着屏幕上逐渐清晰的战场态势和“伏羲”给出的行动建议,迅速做出了决断:“批准方案A!命令所有能接收到的单位,按‘伏羲’规划的路线向‘赤龙号’靠拢,重组防御阵型!‘玄鸟号’前出,进行火力掩护!”
人类的战略决策与AI的战术执行完美结合。原本可能崩溃的战局,被强行稳定了下来。
六、觉醒的意义
“伏羲”在危机中的觉醒和成功干预,标志着中国空天军的作战模式发生了质的飞跃:
证明了AI在极端条件下维持体系韧性的巨大价值,它能在人类认知速度跟不上的情况下,维持系统不崩溃。
体现了人机协同的优越性,人类负责宏观战略和最终决断,AI负责微观战术和超快速执行。
对美军构成了新的不对称优势,美军的“宙斯”AI似乎更侧重于辅助决策和自动化攻击,而“伏羲”在体系恢复和逆境应对上展现了更强的适应性。
战场上的电磁硝烟尚未散尽,但中方的指挥神经已在“伏羲”的维系下,重新开始搏动。这场危机,反而成为了“玄鸟号”AI系统通过终极考验的试金石,为最终锁定胜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