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化深空殖民: 不再满足于火星或月球基地。目标是向太阳系外、甚至银河系外的多个潜在宜居行星(或可改造行星)派遣完全自给自足的、超大规模的殖民舰队。这些殖民地之间的距离要足够遥远,以确保一个殖民地的毁灭不会波及其他。
文明信息永存: 动用一切可能的技术,将人类全部的知识、文化、基因信息,以多重冗余、跨媒介(电磁波、引力波、高耐久物理载体等) 的方式,向宇宙深空持续广播或埋藏于极端环境中。即使人类实体灭亡,文明的“影子”也可能在宇宙中存续。
技术奇点突破: 集中全球资源,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支持那些可能带来范式突破的基础科学研究(如量子引力、意识上传、人工虫洞等)。目标是尽可能缩短与高级文明的技术代差,哪怕只是缩小一点点。
极端隐匿策略研究: 开始严肃研究“文明隐形”的可能性,例如如何最大限度地减少地球的电磁波泄漏,甚至考虑在必要时主动将人类文明“降级”到低技术状态,以降低被发现的概率。
星际外交原则: 制定与不同等级、不同意图的外星文明接触时的极端情况应对预案,从绝对顺从到同归于尽。
三、沉重的使命
“这是一个需要数百年、甚至数千年才能看到成效的计划。我们这一代人,甚至未来十几代人,可能都只是铺路石。”陈兰院士的声音带着一丝悲壮,“但这是我们的责任。面对宇宙的黑暗与未知,我们不能将文明的存续,寄托于高级文明的‘仁慈’或‘忽视’之上。”
苏芸博士补充道:“这需要全球的合作。但在当前形势下,我们只能先走一步,建立基础。同时,要极度谨慎,避免‘火种’计划本身被误解为侵略性扩张,从而引发不必要的冲突。”
四、无声的启程
会议没有形成欢欣鼓舞的决议,只有一份沉甸甸的、代号为 “归零” 的绝密纲要。它将被封存,只由极少数核心决策者代代相传。
走出密室,众人抬头望向夜空。繁星依旧璀璨,但在他们眼中,那片深邃的黑暗,已不再仅仅是探索的疆场,更可能隐藏着无法想象的威胁和文明最终的考场。
“玄鸟号”的锋芒,是为了应对眼前的挑战;而“火种”终极计划的悄然启动,则是为了那遥远到超越想象的、关乎种族存亡的终极考验。这是人类在认知到自身在宇宙中可能极度渺小和脆弱后,所做出的、最理性也最悲壮的反应。
未雨绸缪,不是因为看到了风暴,而是因为知道,宇宙的海洋中,随时可能掀起吞噬一切的巨浪。文明的航船,必须为最坏的航程,做好最万全的准备。这趟无声的启程,承载着整个物种对生存的最后倔强与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