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网游竞技 > 南天门计划 > 第280章 异星家园

第280章 异星家园(1 / 2)

“伊甸”基地的成功运行,特别是地球植物在“蓬莱”星封闭环境中稳定生长并完成多个生命周期的壮举,极大地鼓舞了全人类。这证明了在比邻星系建立自给自足前哨的可行性。在“蓬莱计划”的蓝图上,一个更宏伟、更具象征意义的步骤被提上日程:建立第一个能够长期支持人类生活、具备自我繁衍能力的永久性定居点。

一、奠基“新长安”

经过对“伊甸”基地周边环境的详细勘探,最终选址在“伊甸”盆地以东约一百公里处的一片广阔高原。这里地势平坦,地质稳定,日照充足,且地下探测显示拥有丰富的水冰资源。该定居点被正式命名为 “新长安”。

命名寓意: “长安”,是中国历史上最强盛王朝的都城,象征着长治久安、繁荣开放。以此为名,寄托了人类希望这个星际新家园能够稳固、持久,并成为未来星际文明交流中心的深切期望。这个名字也体现了中国在“蓬莱”星开发中的主导贡献。

星际舰队: 一支由数艘“新大陆”级大型星际运输舰组成的编队,从地球轨道启航。这些庞然大物运载着预先制造的定居点模块、重型工程设备、更完善的生态循环系统以及最重要的——首批五百名常驻居民。他们包括工程师、建筑师、农业专家、医生、教师和各类技术人员,是经过严格选拔和训练的“星际拓荒者”。

二、从前哨到家园

“新长安”的建设,远非“伊甸”基地那样的封闭实验舱可比,它的目标是成为一个功能完整的小型城市。

生态穹顶群: 数十个巨大的、相互连接的透明穹顶拔地而起,构成了城市的主体。这些穹顶采用高强度复合材料,能够抵御“蓬莱”星可能的微陨石撞击和恒星耀斑辐射。穹顶内部,独立的人工生态系统开始构建,模拟地球的温带气候,种植农作物、果树,甚至引入了昆虫和小型鱼类,逐步形成复杂的食物链。

资源本地化: 建设重点在于实现资源的高度自给。利用“蓬莱”星丰富的二氧化碳,建立空气转化工厂,生产氧气和碳水化合物。大规模融化水冰,建立循环水系统。开采本地矿产,建立3d打印工厂,生产工具和建筑构件,减少对地球补给的依赖。

人文关怀: 定居点内不仅建有居住区、工作舱,还规划了学校、图书馆、医疗中心、体育馆甚至一个小型公园。虚拟现实技术被广泛应用,以缓解星际孤寂感,并与地球保持文化联系。中央广场上,树立起了一座象征“开拓与希望”的纪念碑。

三、历史性的一刻

当“新长安”的基础设施初步完成,生态穹顶内的气压、温度和空气成分稳定在地球标准,第一批居民身着常服(而非宇航服),踏上穹顶内经过改造的、散发着泥土芬芳的土地时,历史被定格了。

一位名叫林晓宇的年轻植物学家(或许是之前角色林星宇舰长的后代或同族),小心翼翼地将从“伊甸”基地移栽过来的一株苹果树苗,种在了中央公园的指定区域。她轻轻浇上水,对着随身的记录仪(信号通过中继卫星实时传回地球)动情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