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网游竞技 > 南天门计划 > 第272章 语言桥梁

第272章 语言桥梁(1 / 2)

全球的数学家和物理学家们绞尽脑汁,试图解读那越来越复杂的宇宙数学序列,但进展缓慢。对方的思维似乎建立在人类尚未完全理解的物理模型之上,许多概念晦涩难懂,如同天书。就在这僵持不下、焦虑日益累积的时刻,一个意想不到的突破口出现了,而它并非来自数理领域,而是来自一个看似“软科学”的学科——语言学。

一、思维的语法

在北京国家语言资源研究中心,一个名为“跨物种符号学”的紧急项目组悄然成立。负责人是年近七旬的国宝级语言学家、符号学泰斗沈墨教授。他并未像其他人一样沉迷于数学符号的细节,而是提出了一个独特的视角:

“任何智慧文明的沟通,无论其载体是数学、是光、是引力波还是我们无法想象的形式,其背后必然存在一种内在的语法结构——一种组织信息、表达逻辑关系、传递意图的规则体系。数学是内容,而语法是框架。我们现在被复杂的数学内容困住了,或许应该退一步,先尝试理解它们组织信息的‘思维方式’。”

沈墨教授带领团队,将接收到的所有信号(从最初的破碎脉冲到后来的复杂数学序列)进行超大规模的符号化处理,剥离其具体的数学含义,转而分析其排列模式、重复结构、层级关系和上下文依赖。他们不关心“它说了什么”,而是研究“它是怎么说的”。

二、突破:递归与镜像

经过无数个不眠之夜的海量数据分析和算法比对,沈墨团队发现了一个关键模式:对方的信号中,存在着一种极其精巧且高度一致的递归嵌套结构。简单来说,复杂的表达式是由更基础的单元通过特定的规则层层嵌套组合而成,这种嵌套具有极强的自相似性。

更重要的是,他们发现,在对方发送的某些复合信号之后,会紧接着发送一个结构完全相同、但部分基础单元被替换或“提问化”的简化信号。沈墨教授将其命名为 “镜像确认” 模式。

“看这里,”沈墨指着屏幕上的波形对比图,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当它们描述了一个复杂的拓扑结构(我们暂且称为概念A)后,会立刻发送一个结构相同但核心参数变为未知变量x的简化版。这不像是在传授知识,更像是在测试我们是否理解了它的结构框架!它们在用‘镜像’来确认沟通渠道是否畅通!”

这个发现意义重大。它表明,对方并非单向地灌输信息,而是在进行一种双向的、试探性的交互!它们在乎的不是人类能否解出那道数学题,而是人类能否理解它们组织信息的“语言规则”。

三、搭建桥梁

基于“递归嵌套”和“镜像确认”这两个核心语法特征,沈墨团队构建了一个初步的“异种语言”生成模型。这个模型暂时忽略具体数学内容,专注于模仿其结构规则。

在获得最高指挥部批准后,他们尝试发送了第一条基于该模型构建的回复信息。这条信息没有包含任何人类独创的数学知识,仅仅是重复了对方之前发送过的一个中等复杂度的数学结构,但在末尾,按照“镜像确认”的模式,嵌入了一个结构相同但参数留白的“问题框架”。

这是一个极其谨慎的试探,仿佛在黑暗中,按照刚刚摸索到的对方敲击墙壁的节奏,小心翼翼地回敲了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