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幕”初升:
战斗警报拉响的瞬间,“赤龙号”舰桥命令激活“相位偏移护盾”。巨大的能量从经过强化的聚变反应堆涌出,流经遍布舰体的超导网络。
一层肉眼难以察觉、但在传感器上呈现为幽蓝色复杂几何波纹的能量场瞬间包裹了庞大的舰体。它不像传统护盾那样产生可见的光晕,而是让舰体周围的时空看起来产生了微妙的“扭曲”和“折射”。
暴雨中的坚盾:
美军第一波打击如期而至:密集的动能穿甲弹、高能激光束、等离子鱼雷。
动能弹:在接触护盾表面的瞬间,其矢量仿佛被某种力量强行“掰弯”,绝大多数以极其刁钻的角度擦着舰体掠过,飞向深邃的太空。少数正面命中的,则像是撞入了一个无形的、高速旋转的砂轮,被瞬间偏转、研磨、解体,化作一团无效的金属碎屑云。
能量武器:激光束在接触护盾时发生严重的散射和频率偏移,能量被大幅衰减并分散到极大面积,无法形成有效的烧蚀。等离子团则被护盾的相位场“撕扯”和“冷却”,能量结构崩溃,变成一片无害的高温电离气体。
舰桥内,传感器屏幕上代表被拦截攻击的闪光点密密麻麻,但“赤龙号”本体在最初的攻击浪潮中岿然不动。官兵们爆发出短暂的、压抑的欢呼。技术官大声报告:“护盾效率达到预期92%!舰体结构零损伤!”
贪婪的“饕餮”:
然而,喜悦很快被严峻的现实冲淡。能源部门的报告接踵而至,语气急促:
“反应堆输出峰值!负荷110%!”
“护盾能耗指数级增长!遭受攻击强度与能量消耗非线性正相关!”
“一号至三号超导电容组电量急速下降!预计三分钟后耗尽!”
巨大的全息能量指示条以肉眼可见的速度从绿色跌向黄色,然后闪烁起刺眼的橙色。整艘母舰的灯光甚至都出现了细微的、周期性的明暗变化,其他非关键系统的能源被优先调配给护盾和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