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焦虑与决策:
五角大楼战情室内,气氛凝重。中国舰队后撤整补期间异常的能量信号和增强的电子屏蔽,让美军情报分析官确信对方获得了某种技术跃升。
“我们不能坐等中国人把那些外星技术完全变成武器!”一名鹰派上将咆哮道,“‘秃鹫号’的仇必须报,我们必须拥有更强大、更不可预测的力量!”
经过激烈辩论和总统授权,一项封存多年、因伦理问题而被搁置的绝密计划——“潘多拉计划”被紧急启动。该计划旨在绕过传统材料学和空气动力学的极限,创造一种有机体与精密机械结合的终极空中杀戮平台。
“潘多拉”实验室:
镜头深入沙漠深处的地下设施。这里不像工厂,更像一个高科技生物培养皿与机械车间的诡异结合体。巨大的玻璃容器中悬浮着各种处于不同生长阶段、形态奇特的生物组织,它们与冰冷的机械臂和线缆相连。
项目首席科学家伊丽莎白·肖博士(一位才华横溢但备受伦理煎熬的基因工程专家)向军方代表介绍核心概念:
生物核心:战机并非纯机械造物,其核心是一个经过基因编辑和强制进化的、具有高度神经网络复杂性的生物大脑(可能源自章鱼、乌鸦等高智商生物,甚至混合了某些地外样本基因)。这个大脑负责飞行控制、战术决策、自我修复和适应能力。
机械躯壳:生物核心被植入一个流线型、采用最新复合材料和隐形技术的机械框架内,集成高能武器(如生物等离子体喷射器、有机酸溶解束)、推进系统(可能模仿生物脉冲喷射)。
神经织网接口:飞行员并非传统意义上的驾驶员,而是通过高级神经连接与生物核心融合,成为战机的“意识”的一部分,用意念直接操控,达到人机一体的极限反应速度。
原型机——“梦魇”:
计划的首批产物被命名为“梦魇”战机。它们的外观极具侵略性:机身线条流畅却不对称,表面覆盖着类似生物角质层的隐形蒙皮,在某些接缝处似乎能看到微微搏动的、发出微弱生物荧光的脉络。
优势:
超限机动:生物核心的反应速度远超电脑,能做出违背传统空气动力学的诡异机动(如瞬间直角转弯、无视惯性)。
自我修复:轻微的损伤(如蒙皮破损、小型穿孔)能通过生物组织的活性进行一定程度的自愈。
环境适应:生物传感器对能量场、化学痕迹极其敏感,能更好地感知和预测战场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