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网游竞技 > 南天门计划 > 第78章 地心计划

第78章 地心计划(1 / 2)

“归零者”的极端主义如同一声尖啸,刺破了人类因“火种二号”和联合舰队而稍感安慰的泡沫,将文明重新拉回冰冷现实。无论口号是“向外扩张”还是“向内归零”,都无法改变“末日时钟”高悬的事实。在林夏呼吁“负重前行”的共识下,一个务实到近乎悲壮的全人类工程启动了——它不再着眼于遥远的星际逃亡或哲学辩论,而是聚焦于最原始、最根本的需求:生存下去,就在此地,就在此时。

一、 最后的堡垒

“地心计划”(project Aether)并非修建普通防空洞,而是人类工程学史上空前绝后的协作。它的核心逻辑是:如果来自深空的打击无法在地表拦截,那么就在地球最古老的岩层深处,为文明保留最后的火种与重启的基座。

选址:全球范围内精选了十二处地质结构最稳定、资源最丰富的区域,如加拿大地盾、西伯利亚克拉通、非洲克拉通核心、澳大利亚西部、以及中国的四川盆地深处。

规模:每个避难所设计容纳五十万至一百万人,并非仅提供庇护,而是旨在构建能自维持数百年的完整生态圈。它们是缩微的城市,甚至可被视为独立的文明载体。

二、 设计与功能

每个“地心城”都是工程学上的奇迹:

深度与防护:主体结构位于地下三千米以下,采用多层复合装甲、阻尼材料和自我修复混凝土,理论上可抵御已知的任何动能撞击、能量武器轰炸乃至核打击。

能源:主要依赖地热能,辅以坚固的小型模块化核裂变反应堆。完全与地表太阳能、风能等脆弱能源脱钩。

生态循环:大型水培农场、藻类空气再生系统、封闭水循环体系,甚至模拟阳光的特定光谱照明,以维持作物生长和人类生理健康。

信息内核:每个避难所核心都藏有“文明备份库”,是“火种二号”的地面固化版本,存储了人类所有的知识、文化和基因数据。

遴选机制:全球范围内(理论上)公平抽签与特定技能(工程师、医生、教师、农民等)定向遴选相结合,以确保避难所内社会的持续运转和知识传承。这套机制引发了巨大的伦理争议和社会焦虑。

三、 全球大协作与矛盾

“地心计划”成为凝聚全球力量的新焦点,但也暴露并加剧了固有的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