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9章 认知牢笼!(1 / 2)

绝对的寂静,比之前那带着解析与同化意图的秩序侵蚀,更令人窒息。仿佛从一个喧嚣的战场,骤然被抛入了一座由纯白大理石砌成的、无缝无隙的隔音墓穴。视觉、听觉、乃至对时间流逝的感知,都被剥夺或扭曲到了极致。唯有那无处不在、恒定不变的秩序力场,如同冰冷的棺盖,死死地压在身上,提醒着林夜他依旧身处囚笼。

“认知牢笼”……林夜在心中咀嚼着这个从光裔意念中捕获的最后词汇。顾名思义,这并非简单的物理隔绝,而是针对他意识与认知层面的封锁。光裔似乎意识到,他那充满“混沌”与“情感”的意志反向冲击,对它们纯粹的秩序逻辑构成了一种难以处理的“污染”,故而选择了最直接的方式——隔离。

它们不再试图与他“沟通”,不再向他灌输那些秩序美好的景象,甚至不再主动解析他的力量。它们只是将他封存在这里,用这绝对的寂静与不变的秩序环境,来消磨他的意志,观察他在这极致孤独与压迫下的反应,如同观察培养皿中与世隔绝的微生物。

这是一种更为冷酷,也更为有效的折磨。

没有了外部的刺激,林夜的意识不得不完全转向内部。伤势的痛楚、力量的枯竭、对未知命运的忧虑、以及对地球和苏清月等人安危的深深牵挂……所有这些负面情绪,在这绝对的寂静与孤独中,被无限地放大,如同黑暗中滋生的藤蔓,悄然缠绕上他的心神,试图将他拖入绝望的深渊。

他尝试运转力量,试图继续修复己身,但进展微乎其微。失去了外部能量(哪怕是充满敌意的)的交互,仅凭“火种”那缓慢的自愈和自身残存的力量,恢复速度慢得令人绝望。他甚至无法准确地判断时间,只能依靠自身生物钟那模糊的感应和“火种”光芒那极其缓慢的脉动,来大致估算可能过去了数日,或者更久。

孤独感如同冰冷的潮水,一波波地冲击着他的心防。他想起了“影梭号”驾驶舱内熟悉的仪表嗡鸣,想起了与战友并肩作战时的热血沸腾,想起了苏清月那清冷容颜上偶尔绽放的、足以融化冰雪的微笑……这些记忆曾经是他抵抗秩序侵蚀的利剑,此刻却化作了噬心的毒药,带来阵阵难以言喻的酸楚与空虚。

“放弃吧……何必如此痛苦地坚持?” 一个细微的、仿佛源自他自身疲惫灵魂深处的声音,在寂静中诱惑着,“融入这片安宁,不再有纷争,不再有痛苦,不再有牵挂……那不就是你内心深处也曾渴望的解脱吗?”

这是光裔留下的“后手”,还是他自身意志在极限压力下产生的动摇?林夜分不清,也无暇去分清。他只知道,一旦被这声音蛊惑,松懈哪怕一丝,那维持着的、脆弱的防御可能就会瞬间崩塌,他将会被这片纯白的秩序彻底吞噬,成为一具失去灵魂的空壳。

“不……” 他咬紧牙关,甚至能尝到牙龈因过度用力而渗出的血腥味。他用尽全部的心神,观想那缕橘红色的“火种”!观想它在起源殿堂的余烬中诞生,观想它跨越万古依旧不灭的执着,观想它所代表的“存续”意志!

温暖,微弱却坚定的温暖,再次从丹田深处弥漫开来,驱散着那蚀骨的寒意与孤寂。他想起了自己肩负的责任,想起了无数人或许正期盼着他带回希望,想起了他与苏清月之间那跨越星海的无声约定。

“我……不能倒下!”

意志,在这极致的内外煎熬中,如同被反复锻打的精钢,剔除着最后的杂质,变得更加凝练,更加纯粹。他不再去焦虑恢复的缓慢,不再去恐惧未来的未知,甚至不再去强烈地抗拒这片寂静。他将心神沉入一种更深层次的“定”境,如同老僧入定,将所有的注意力,都集中在对自身存在最根本的维系上,集中在对“火种”之意境的感悟上。

他不再试图去“对抗”秩序力场,而是尝试去“理解”它,去感受其运行的规律,其能量的流转模式,其那冰冷秩序表象下的……本质。

既然无法脱离,那么这囚笼本身,或许也能成为他的“老师”。

在这种极致的静定中,他的感知似乎变得更加敏锐。虽然他依旧无法突破“认知牢笼”的封锁,但他对自身所处的这个狭小空间,对那维持着囚笼的秩序力场,有了更细微的体察。

他“感觉”到,这秩序力场并非铁板一块。它也在以某种极其复杂、极其高速的频率进行着微妙的调整和维持,仿佛一个精密无比的数学模型,需要不断地输入能量和进行运算,才能保持其绝对的“稳定”与“秩序”。在某些极其短暂的瞬间,当力场进行模式切换或能量补充时,会流露出一种难以言喻的……“僵硬”感,或者说,是某种为了维持完美秩序而不得不存在的“冗余”或“延迟”。

他还“感觉”到,那注入他体内、试图分析他力量的秩序能量,虽然大部分已被他驱散或隔绝,但仍有一丝极其微弱、几乎与他自身受损组织融为一体的残留。这部分能量并未表现出攻击性,只是如同休眠的种子,潜伏着。

一个极其大胆的想法,再次于林夜沉寂的心湖中泛起微澜。

既然秩序力场需要维持其“完美”,那么,如果能在其内部,制造一个极其微小的、不符合其秩序逻辑的“扰动”呢?这个扰动不需要多大,甚至不需要是攻击性的,只需要是一个它无法立刻“理解”或“归类”的“异常信息”,是否就可能像一颗沙子落入精密齿轮,引发其内部逻辑的短暂混乱,甚至……暴露出其运行机制的某些破绽?

而这个“扰动”的来源……他看向了体内那丝潜伏的秩序能量残留,以及自身那与秩序截然不同的“火种”之力。

他想起了之前意志交锋时,他那充满情感的意念对秩序逻辑造成的轻微干扰。那证明,光裔的秩序体系,对于“非秩序”的信息,存在着处理上的“不适应性”。

或许……他可以尝试,利用那丝秩序能量残留作为“载体”或者“伪装”,将一丝极其微弱的、蕴含着“火种”特性的意念(比如那份“存续”的执着,或者一丝源自人类情感的微小波动),悄悄地“注入”到维持囚笼的秩序力场之中?

这无异于在亿万伏的高压电网中,试图用一根头发丝去触碰关键节点,其难度和风险无法估量。一旦被察觉,必然会引来更严厉的镇压。但,这似乎是这死局之中,唯一可能由内而外打破僵局的一线希望!

他需要等待一个时机,一个秩序力场自身可能出现的、最微小的“波动”间隙。他需要将自身的意念压缩、提纯到极致,确保其“异常”程度足够低,低到可能被秩序力场的底层过滤机制暂时忽略,但又足够“本质”,本质到足以引发其逻辑层面的不适。

这需要极致的耐心,和对力量精妙到毫巅的掌控。

林夜彻底平静下来,不再焦躁,不再忧虑。他将这漫长的囚禁,视作一场修行,一场对自身意志和力量掌控力的终极考验。他如同最耐心的猎人,潜伏在绝对的寂静中,全部的心神都化作最敏锐的传感器,等待着那不知何时才会出现的、亿万分之一的瞬间。

他持续地温养着“火种”,修复着伤势,同时不断地在意念中模拟、演练着那计划中的“微操作”,确保当时机来临的那一刻,他能做出最快、最精准的反应。

时间,在这认知牢笼中,以另一种方式流淌……

---

地球,昆仑基地。

距离林夜“失踪”以及南极封印完成,已经过去了一段不短的时间。表面的局势似乎暂时稳定了下来——深渊裂缝被封印,光裔的“方舟”依旧在遥远星空缓慢而坚定地成型,“牧者”的精神诱导虽然在“新希望镇”等地造成了影响,但尚未大规模爆发。

然而,一股山雨欲来的压抑感,却笼罩在每一个知情者的心头。

苏清月大部分时间依旧坐镇于南极封印之地,她的存在本身,就是对深渊残余力量最强的震慑,同时,她也持续通过九州结界,温和地净化着那些被“牧者”力量影响的区域。她的力量在与结界的深度交融中,似乎也在发生着某种潜移默化的蜕变,变得更加浩瀚、更加与这颗星球同呼吸共命运。但她眉宇间那抹难以化开的忧色,却随着时间的推移,愈发浓郁。她与林夜之间那微弱的“火种”感应,自从那次强烈的共鸣后,就再次陷入了沉寂,仿佛被什么东西彻底隔绝了。这种失去联系的不安,远比面对任何已知的敌人,更让她感到煎熬。

联盟高层则在紧锣密鼓地执行着“火种”计划,几艘承载着文明最后希望的“方舟”舰正在秘密基地进行最后的舾装和物资装载。人员的筛选工作充满了艰难与痛苦,每一个名额的背后,都是生离死别与难以承载的责任。同时,针对“牧者”精神诱导场的研究和防御工作也在全力进行,但进展缓慢,那种直接作用于心灵层面的力量,超出了现有科技的常规理解范畴。

这一日,赵擎苍将军拖着疲惫的身躯,走进了议长的办公室。他的眼中布满了血丝,显然又经历了连续的高强度工作。

“议长,‘启明星’号方舟舰的最终人员名单……已经初步拟定。”他将一份加密的电子文件放在桌上,声音沙哑,“但是……关于林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