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6章 修太庙(2 / 2)

吴伯宗连忙拱手相迎,眼底藏着几分忌惮——如今这位圣上身边的红人,手握宫中实权,风头早已盖过不少朝臣,他可不敢有半分怠慢。“不知栗公公大驾光临,有何要事?”

栗嵩不慌不忙地从宽大的袖中取出一封明黄封缄的“密旨”,递到吴伯宗手中,缓缓道:“吴阁老身为辅政大臣,国库空虚之窘境,您比谁都清楚。可这朝廷用钱的地方,却是一桩接着一桩,半分缓不得。”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吴伯宗微变的神色,继续道:“昨儿夜里,圣上梦见了太祖爷。太祖爷在梦中训斥圣上,言太庙那偏殿还没修好,梁柱斑驳,是对列祖列宗的大不敬。圣上醒后惶恐不已,特命老奴前来,恳请吴阁老批个条子,令工部即刻动工修缮太庙,万不能再拖延。”

吴伯宗展开密旨,指尖微微发颤,脸上顿时露出难色。他苦笑一声,对着栗嵩躬身道:“栗公公,非是老夫推诿,实在是……如今国库的每一分银子都有了定数,军饷、赈灾、河工、官俸……皆是一萝卜一个坑,半点挪不出来啊!若是贸然抽掉某一项的款项去修太庙,轻则延误工期,重则引发民怨兵乱,这后果……老夫实在担待不起!”

栗嵩听着他的难处,脸上却不见半分急色,反而慢悠悠地踱了两步,目光落在庭院中那株半枯的老槐树上,淡淡道:“吴阁老所言,老奴自然明白。可太祖爷的训诫,圣上的惶恐,难道就置之不理了?再者说,太庙乃是国本象征,若是传出去说大康连祖宗的庙宇都修不起,岂不是让天下人耻笑,让藩邦轻视?”

他话锋一转,凑近吴伯宗,压低声音:“其实,圣上也知晓国库紧张,并非要为难阁老硬挪款项,只是想让阁老先要紧的来。”

吴伯宗闻言,眉头紧锁,陷入沉思。

“栗公公,实在是挪不了啊。”吴伯宗忧心道。

栗嵩轻笑一声,眼中闪过一丝狡黠:“阁老,我记得之前有一笔钱是要给各部堂官发俸禄的,能不能在这上面减一些,先补上太庙再说。”

“啊!这万万不可啊,之前已经欠了不少俸禄,本来发的就不够,若是再减,恐怕会引起官员们反对啊!”

栗嵩看着吴伯宗写满拒绝的表情,又添了一句:“吴阁老,您也是三朝元老了,哪个急,您还不清楚吗?还是说,您想好了从哪里在挪一笔钱来修太庙的偏殿?”

话未说完,却已足够分量。太庙是皇帝祭祀祖先的圣地,是“孝道”与“天命”的象征。而大康极度重视礼制,太庙的完整与庄严直接关系到皇帝统治的正当性。若太庙破败,极易被视为“失德”或“天命将尽”的象征,可能动摇统治合法性。

吴伯宗浑身一震,抬头看向栗嵩,只见对方眼中满是胸有成竹。他深吸一口气,心中已有了决断。

“好。”吴伯宗缓缓点头,声音带着几分释然,“烦请栗公公回禀圣上,老夫这就拟写批文,令工部即刻筹备太庙修缮之事。”

栗嵩脸上露出满意的笑容,躬身道:“吴阁老深明大义,圣上定会感念您的忠心。奴婢这就回宫复命!”

说罢,他转身离去,步履轻快。吴伯宗望着他的背影,缓缓闭上眼。

当日午后,吴伯宗的批文便送到了工部。工部尚书虽也心存疑虑,只得连夜召集工匠,勘测太庙损毁情况,拟定修缮章程。一时间,沉寂许久的太庙周遭,竟渐渐热闹起来,而这看似寻常的修缮工程,实则成了李华推动海禁开放的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