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靖元年正月初一,奉天殿内香烟缭绕,鎏金蟠龙柱在晨光中折射出威严的光晕,十二章纹绣于玄色龙袍之上,衬得端坐龙椅的李华虽年少,眉宇间却凝着与年龄不符的沉敛威仪。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山呼朝贺声震彻殿宇,百官叩首如仪,朝服窸窣声中满是敬畏。
“众爱卿平身!”
李华的声音清朗却藏着笃定,初掌乾坤的少年天子,已隐隐有了驾驭朝堂的气度。
“谢圣上!”
百官起身肃立,垂首敛目,殿内静得只余香炉中香灰簌簌坠落之声。李华抬手,指尖轻拂腰间温润玉带,目光似不经意地扫过阶下群臣——有人神色恭谨,有人暗藏机锋,诸般情态皆入他眼底。
“有事启奏,无事退朝!”
话音刚落,大理寺卿陈怀礼越众而出,躬身朗声道:“臣大理寺陈怀礼,有本要奏!”
李华漫不经心地抬了抬眼,语气平淡:“奏吧,朕听着呢。”
“臣弹劾昌化伯刘岱,勾结反贼明瑞,私通外族走私茶盐,祸乱边贸,动摇国本,其罪当诛!”
此言一出,殿内瞬时起了一阵低低的骚动。百官或窃窃私语,或面露惊色,唯有李华依旧神色淡然——这事儿他早已知晓,本想着找个时候拿他开刀,却未料被陈怀礼当众捅破。
“可有实证?”李华指尖叩了叩龙椅扶手,声音不高,却带着无形的压力。
“有!”陈怀礼从袖中取出一本泛黄账册,“此乃明瑞亲笔所记账册,详列与刘岱每一笔走私交易的时间、数量、往来渠道,证据确凿,请圣上过目!”
赵谨上前接过账册,躬身呈至龙案旁。李华却并未伸手去拿,甚至连看都没看。
台下群臣见状,顿时明白了风向,纷纷出列躬身:“圣上,刘岱通敌叛国,罪无可赦,恳请陛下严惩!”“请圣上诛杀刘岱,以正国法,以儆效尤!”
一时间,声浪此起彼伏,竟无一人为刘岱辩解。李华打了个哈欠,似是不耐,缓缓道:“此事兹事体大,需慎之又慎。贾国华,此案便交由你负责彻查!”
话音刚落,兵部侍郎王显立刻出列反驳:“圣上!贾大人上次负责的刺杀案至今未有结果,悬而未决,何以再委以重任?恐难服众啊!”
李华故作恍然:“哦?朕倒险些忘了。贾爱卿,上次的刺杀案,你查到了什么?”
被点名的贾国华心头一紧,额上瞬间渗出冷汗。他实则早已查到些眉目,只是线索最终指向了孙宪——孙宪乃是圣上潜邸的心腹,他隐约猜到这或许是少年天子的手笔,故而一直拖延不办,却没料到今日被当众提及。
“臣……臣无能,未能擒获真凶,还请圣上降罪!”贾国华噗通跪地,声音发颤。
李华轻轻叹了口气,语气似有惋惜:“既然如此,那便待你查清刺杀案,再接手刘岱之事吧。退朝!”
“圣上不可!”陈怀礼急忙上前一步,高声道,“刘岱罪证确凿,岂能拖延?臣恳请圣上即刻下旨,诛杀昌化伯刘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