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7章 镇国夫人(2 / 2)

那妇人约莫刚三十出头,眉眼间带着几分清冷的韵味——一双柳叶眼此刻通红肿胀,眼下的泪痣被泪水晕得模糊,挺翘的鼻梁泛着红,薄唇抿成一条颤抖的线,正是元穆的妻子柳氏,此刻却没了半分仪态,目光死死盯着兵卒抬着的担架,脚步踉跄着扑了过去。

“朗儿!我的朗儿!”她刚碰到担架的边缘,便再也支撑不住,瘫坐在雪地里,双手死死抓住盖在尸体上的白布,指节因用力而泛白。白布被掀开一角,露出元朗带箭的胸膛,柳氏看在眼里,喉咙里发出一阵压抑的呜咽,随即放声痛哭起来,“你怎么就这么傻啊!我的儿...”

哭声凄厉得让廊下的下人都红了眼,柳氏却像是没听见周围的动静,只是一遍遍抚摸着元朗冰冷的脸颊,泪水像断了线的珠子,砸在少年的脸上,又很快在寒风中凝结成冰。

屈吉安站在一旁,看着这一幕,脸上没有半分动容。他走上前,沉声道:“镇国夫人,元朗私逃拒捕,被守城兵卒当场射杀,按律需等候朝廷发落。今日将人带来,是让你见最后一面。也做个警戒,今后若是还不老实,下场只会更惨。”

柳氏的哭声猛地一顿,她抬起头,通红的眼睛看向屈吉安,声音嘶哑得几乎不成调:“他还只是个孩子,他也是元氏子孙,你们怎敢轻易杀他...”她说着,就要起身扑向屈吉安,却被身旁的护卫拦住。

“从他父亲打开城门,放外族骑兵踏进岱岚州时,他就不再是元氏子孙了。”屈吉安的声音像淬了冰,字字戳在地上,“元穆通敌叛国的铁证就摆在案上,元朗私逃拒捕,本就犯了律法,今日之事,怨不得旁人。”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柳氏惨白的脸,语气更添几分冷厉:“如今岱岚州城里,不知有多少百姓的亲人死在异族刀下,他们恨不得将元家父子扒皮抽筋。镇国夫人,我劝您乖乖待在府中,等候朝廷发落——否则,您那躲在廊柱后的小女儿,怕是也保不住。”

话音落时,屈吉安的视线精准地投向西侧廊下。那里的红漆柱后,立刻缩回去一个小小的身影,露出的半截素色裙摆还在微微颤抖。柳氏的心猛地一揪,像是被无形的手攥住,哭声骤然卡住,只剩下喉咙里的呜咽。

“带走。”屈吉安不再看她,转身对着兵卒沉声道。护卫们应声上前,刚要去抬元朗的尸体,却被柳氏死死按住担架边缘。她通红的眼睛盯着屈吉安的背影,声音嘶哑得像砂纸摩擦:“我……我求您,让我再陪他片刻,就片刻。”

屈吉安脚步未停,只抬手摆了摆。兵卒们便停在原地,沉默地守在一旁。寒风卷着雪沫子扑进府门,落在柳氏的发髻上,很快积了薄薄一层白霜。她跪坐在雪地里,小心翼翼地将元朗冰凉的手贴在脸颊上,泪水滴在少年僵硬的指节上,瞬间凝成细小的冰珠。

不知过了多久,远处传来晨钟的声响,天边泛起一抹惨淡的鱼肚白。柳氏缓缓松开手,颤抖着将元朗的衣襟理好,又用白布轻轻盖住他的脸。她扶着担架站起身,踉跄了两步,才朝着廊柱的方向喊:“阿瑶,出来。”

一个约莫七八岁的小女孩从柱后走出来,梳着双丫髻的头发有些凌乱,脸上还挂着未干的泪痕。她怯生生地走到柳氏身边,小手紧紧抓住母亲的衣角。柳氏蹲下身,用冻得发僵的手擦掉女儿脸上的泪,声音轻得像叹息:“阿瑶,以后要听话,不许再乱跑了,知道吗?”

小女孩似懂非懂地点点头,将脸埋进柳氏的怀里。柳氏紧紧抱着女儿,抬头看向府中那方灰蒙蒙的天。曾经雕梁画栋的庭院,如今只剩一片死寂,连廊下的灯笼都蒙着层灰,再没了往日的热闹。她知道,元家的天,从元穆打开城门的那一刻起,就已经塌了;而现在,连最后一点支撑她的念想,也随着元朗的死,碎成了寒烬。

这时,府门外突然传来马蹄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