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入府内,李华不禁惊叹。但见亭台楼阁错落有致,飞檐翘角层层叠叠,远非蜀王府可比。九曲回廊蜿蜒在假山池水之间,汉白玉栏杆上雕刻着精美的蟠龙纹样。正殿前的广场可容纳千人,地面铺着整块的青金石砖,在夕阳下泛着温润的光泽。
“这是何人的府邸?竟比亲王府邸还要恢弘?”李华忍不住问道。
彭启丰含笑答道:“回殿下,此乃宪宗皇帝当年巡幸关中时的行宫。宪宗爷尤爱长安风物,故在此修建了这座离宫,以便时常驻跸。”
他指着远处一座高耸的楼阁:“那是望仙台,宪宗爷当年常在此处宴请群臣,赋诗作对。”又指向西侧一片园林:“那里引的是渭河活水,可泛舟垂钓。整座行宫占地三百余亩,确实比蜀王府要大上些许。”
李华漫步在青石铺就的御道上,感受着这座行宫历经三代帝王依旧不减的皇家气派。
李华来到卧房,直接躺在床上翻滚了起来,可忽然觉得少了些什么。这时,他忽然想起在长安街市上见到的那些高鼻深目的胡商,又回想起拓跋宏曾赐给他的一个大食女人。
“栗嵩、夏铖。”他朝外面喊道。
二人应声上前:“奴婢在。”
“我记得先帝赏赐的贡女中有一个大食人,去将她给我带来。”李华语气平淡,
“是!”
说罢,两人躬身退出殿外,在廊下交换了一个心照不宣的眼神。
“还是老法子?”夏铖压低声音,
栗嵩点头,又补充道:“这次多备几个箱子,装上书,就说是为殿下搜罗的典籍,也好掩人耳目。”
栗嵩轻叹一声:“行,你去准备箱笼,我去安排人手。”
不过半个时辰,六个樟木书箱便被悄悄运至偏殿。栗嵩亲自查验,只见其中一口箱子内衬锦缎,暗设气孔,箱盖上还特意贴了“西域图志”的标签。
暮色渐浓时,一列抬着书箱的内侍穿过重重宫门,守卫查验时,夏铖特意掀开几个装满书籍的箱子,笑道:“殿下勤勉,这才刚到行宫就急着要读书。”
那个特殊的箱子混在其中,顺利通过了盘查。当箱盖在寝殿内开启时,大食女子扶着箱沿缓缓起身,琥珀色的眸子在烛光下流转着异彩。
李华满意地点头,对栗嵩二人投去赞许的目光。窗外,最后一抹夕阳余晖恰好隐没在宫墙之后,仿佛连天时都在为这场隐秘的相会行着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