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3章 告别川蜀(2 / 2)

知府衙门已被改作临时行宫,正堂上摆着蜀地进贡的紫檀木屏风。李华在主位坐下,不等彭启丰行礼便开口问道:

“此行路线如何安排?何时能抵玉京?”

彭启丰躬身呈上一卷舆图:“回殿下,我们明日出剑门关,经金牛道入秦衡府,在长安府休整两日后东出潼关,沿黄河南岸行进,最后经虎牢关抵达玉京。全程约两千三百里,若是一切顺利,需行三十二日。

“三十二日...”李华的手指在舆图上缓缓划过,眉头微蹙,“太慢了。”

“殿下明鉴,此番随行人员众多,仪仗繁重,每日最多行进五十里。加上沿途州县都要迎驾,难免耽搁时日。”彭启丰小心翼翼地解释,“况且如今已近深秋,若是遇上雨雪...”

“我知道了。”李华打断他,目光仍停留在舆图上,“告诉沿途州县,迎驾一切从简。能少折腾百姓就少折腾,眼下还是农忙的时节。”

“是。”彭启丰没想到蜀世子殿下还能如此体恤百姓,这可让他大开眼界。

彭启丰躬身退出堂外,他站在石阶上,望着庭院中肃立的锦衣卫,心中五味杂陈。

这位蜀世子,着实让人看不透。

昨天能为了贾家母女不惜以皇位相挟,做出那等违背伦常之事;如今却又能体恤民情,将沿途供奉减半。一面是荒淫无度的好色之徒,一面却是心系百姓的仁德之君。

彭启丰停下脚步,望向衙门外沉寂的街市。或许他该重新审视这位即将登基的新君了。好色未必昏庸,违礼未必无道。只是不知这般矛盾的心性,究竟会将大康带向何方。

李华踏着月色往衙门后院走去。这座临时充作行宫的府衙,将森严的等级制度展现得淋漓尽致。

元阿宝独居在东厢正房,这里是整座后院最宽敞雅致的所在。廊下守着四名宫女,见李华到来正要通报,却被他摆手制止。屋内则已熄了灯,想是怀着身孕容易困倦已经睡下了,李华便去了别处。

稍次一些的西厢房住着詹涂焉与任澜仪。詹涂焉的窗前还亮着灯,隐约传来压抑的咳嗽声;任澜仪的屋内则也熄了灯。

而沿着回廊再往深处走,景象便大不相同。耳房内人影绰绰,两三人挤在一处。贾家母女三人共用一间,郑春娘与宋妙音同住另一间。牡丹如意和芍药一间,李玉兰被独自安置在最偏僻的一间耳房。

李华得知后,趁着夜色寻了过来。推开门,屋内景象一览无余。李玉兰正坐在床沿接着烛火继续绣未绣完的肚兜,见殿下突然驾临,慌得连忙起身要行礼。

“不必多礼。”李华伸手拦住,顺势揽着她一同在床沿坐下。他摸了摸单薄的被褥,眉头微蹙,转头吩咐门外侍从:“去取床新棉被来。”

待侍从退下,他轻抚李玉兰的手,温声道:“委屈你了。等进了京,我和世子妃商量,把你们的位份都提一提。”

李玉兰低着头,手指绞着衣角:“能跟着殿下进京伺候,已是天大的福分。婢妾...不敢奢求什么。”

“说什么傻话。”李华抬起她的脸,发现她眼角泛红,“既然跟了我,总不能让你一直住这样的屋子。”

新棉被很快送来,李华亲自铺好,又试了试厚薄。临走时,他回头看了眼这间耳房,月光透过小窗照在李玉兰单薄的身影上,显得格外孤清。

房门轻轻合上,李玉兰抚摸着柔软的新被,泪水终于忍不住滴落。这床被子,比这屋子里所有东西加起来都要暖和。

李华在月门下驻足,望着这泾渭分明的院落布局,不禁想起那日彭启丰痛心疾首的劝谏。礼法二字,原来早已刻在每一砖每一瓦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