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华伸手将郑观音母女三人轻轻扶起,目光在她们脸上扫过,看似随意地问道:“方才在院里,听你们说得热闹,在聊些什么?”
郑观音心头一紧,面上却丝毫不显,柔顺地垂下眼帘,恭敬回道:“回千岁爷,奴婢们正商量着,明日写些经书为世子妃娘娘祈福,祈求娘娘凤体安康,早日为殿下诞下麟儿。”
李华闻言,点了点头,语气温和:“你们有心了。”
说罢,他便自然地举步走向郑观音的主屋。郑观音会意,连忙示意侍立的丫鬟们退下,自己则领着两个女儿,跟着李华进了屋内,并轻轻掩上了房门。
屋内烛光温暖,气氛略显静谧。李华在榻上坐下,看向略显拘谨的三人,放缓了声音问道:“在府里这些时日,可还习惯?没人欺负你们吧?”
郑观音连忙摇头,语气带着感激:“劳千岁爷挂心,奴婢们一切都好。世子妃娘娘和其他几位姨娘待我们都极为和善,从无苛责。几位姨娘还怕我们母女闷着,时常邀请我们一同打马吊解闷。”
“是吗?”李华脸上露出一丝笑意,“那挺好,府里和睦,我也就放心。”
他又随口问起贾文琇和贾文璎平日做些什么,读什么书,可有短缺。两姐妹一一小心地回答了。
就在这时,贾文璎似乎鼓足了勇气,抬起清澈的眼眸,带着一丝怯生生的期盼,小声问道:“千…千岁爷…那…那以后…奴婢们…也能跟着您去玉京吗?”
“璎儿!不可胡言!”郑观音脸色微变,急忙出声轻斥,暗中拉了拉女儿的衣袖,示意她不要妄言这等敏感之事。
李华却并未动怒,反而看着贾文璎那带着渴望又有些惶恐的眼神,温和地笑了笑。他目光扫过郑观音和贾文琇,见她们虽低着头,但那微微竖起的耳朵却暴露了她们同样关心这个问题的答案。
“能。”李华的声音不大,却带着一种令人安心的肯定,“你们是我的人,自然跟着我去。”他顿了顿,看着三人瞬间亮起的眼眸,给出了更郑重的承诺,“放心,我不会亏待你们。日后,必会给你们应有的名分。若将来有了子嗣,该有的尊荣、封赏,一样都不会少。”
这番话,如同定心丸,瞬间驱散了郑观音母女心中最后的不安与彷徨。郑观音眼中泛起水光,带着两个女儿再次深深拜下:“奴婢……谢千岁爷恩典!”
郑观音被李华扶起,抬头对上他那双在昏暗光线下显得格外幽深的眼眸,瞬间明白了他的意图。她脸颊微热,却并未迟疑,转身对两个女儿使了个眼色,三人默契地行动起来,轻轻吹熄了屋内大部分的蜡烛,只留下床榻边几盏,营造出朦胧而私密的氛围。
“夜深了,奴婢们这就服侍千岁爷安歇。”
郑观音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却又异常柔顺。
烛光摇曳,三人的身影如同水墨画中朦胧的剪影。衣衫轻轻滑落,露出细腻的肩颈线条,在暖光中泛着温润的光泽。
她们纤长的睫毛在脸颊投下细碎的影子,呼吸微促。空气中浮动着若有若无的馨香,夹杂着几分忐忑与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