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5章 清算(1 / 2)

玉京城,在经历了一场短暂而血腥的未遂政变后,陷入了一种诡异的死寂。往日清晨的市井喧嚣仿佛被一只无形的手扼住,只余下压抑的沉默。皇城脚下,青石板路被连夜冲刷,却似乎仍能闻到若有若无的血腥气。空气中弥漫着恐惧,每一个行走在街上的人都低着头,步履匆匆,不敢与他人有多一秒的眼神交流。这座帝国的都城,仿佛在一夜之间被抽走了魂魄,只剩下皇权那冰冷而威严的躯壳,如同乌云压顶,令人窒息。

一场迅疾如雷霆、残酷如严冬的清算,随着黎明第一缕惨白的曙光,降临了。

天刚蒙蒙亮,一层灰白的雾气还笼罩着玉京城,压抑得让人喘不过气。就在这时,沉重而整齐的脚步声踏碎了黎明前的死寂。一队队身披玄甲、头盔下只露出冰冷双眸的禁军士兵,如同暗潮般无声地涌向几座昔日权倾朝野的府邸,为首之人手中高举着明黄色的圣旨。

首辅杨府,顷刻覆灭。

巨大的撞木一下又一下,猛烈撞击着朱漆大门上那象征一品大员的鎏金兽环。门内的家丁早已吓得魂飞魄散,最终,伴随着一声轰然巨响,大门洞开。玄甲士兵如狼似虎地涌入,瞬间控制了前院,呵斥声、哭喊声顿时响成一片。

接下来的抄检,细致而残酷。书房被翻得底朝天,书籍信件散落一地,珍贵的古玩玉器被随意丢进箱笼。女眷们被从内宅驱赶出来,聚在院子里,哭声震天。杨廷仪的正妻,那位曾经诰命加身、风光无限的一品夫人,此刻钗环散乱,瘫软在地,眼神空洞。年轻的妾室和女儿们更是花容失色,相拥哭泣,她们知道等待自己的将是比死亡更屈辱的命运。

“奉旨查抄!男丁皆发往关外戍边,遇赦不赦!女眷没入教坊司,永世不得脱籍!”

冰冷的宣判声落下,如同最终的丧钟。杨霖与其他杨家男丁被铁链串在一起,拖着沉重的步伐,在亲人的哭喊声中,一步步走向那苦寒绝域的不归路。而女眷们则被粗暴地推搡着,押上早已等候在门外的简陋马车,她们的人生,将从云端直坠最污秽的泥沼。

丁府与刑府,同遭厄运。

同样的场景,几乎同时在丁显和刑宽的府邸上演。丁府内,丁显那个酷爱书画、年仅十四岁的幼子,死死抱着一卷名家的摹本不肯松手,被兵丁一脚踹开,摹本被践踏在地。刑宽家那位以泼辣着称的夫人,试图争辩,换来的是一记响亮的耳光,嘴角溢血,被强行拖走。

抄家持续了整整一日。昔日车水马龙的府门前,只剩下被封条交叉贴死的朱门,以及散落一地的狼藉。曾经的繁华与权势,转眼间烟消云散,只留下无尽的凄惨。

庆王府,树倒猢狲散,其终局比杨、丁、刑三家更为凄惨迅速。

起初的圣旨抵达时,王府内虽一片悲声,却还残存着一丝侥幸。当宣旨太监念到“夺爵废为庶人,收回封地”时,庆王妃——那位一向以温婉贤淑着称的王妃,虽脸色煞白,浑身颤抖,却仍强撑着礼节领旨谢恩。她甚至在心里暗自庆幸,虽然失去了泼天富贵,但至少丈夫(她尚不知庆王已死)和孩子们的性命保住了。她想着,哪怕流落民间,只要一家人还能在一起,粗茶淡饭也能过活。她甚至还低声安抚着身边惊恐万状、年仅七八岁的幼子幼女:“不怕,不怕,母妃在……”

府内的仆从们已经开始被驱散,昔日繁华的王府一片狼藉,充满了末日般的慌乱。庆王妃强忍着悲痛,指挥着仅剩的几个忠仆,收拾一些简单的细软,准备离开这住了半生的王府。她心中甚至生出一丝可悲的期盼:或许,这已是陛下最大的仁慈了。

然而,这丝可怜的期盼并未持续多久。

就在第一道圣旨下达不过半日,王府大门还未完全踏出,又一队杀气腾腾的宫廷侍卫疾驰而至,为首的太监手中,赫然捧着另一卷明黄圣旨!

庆王妃心中猛地一紧,一种不祥的预感瞬间攫住了她。她带着子女和寥寥几个家人,再次跪倒在冰冷的前院石板上。这一次,她跪得比上次更加不安,心脏狂跳,几乎要冲破胸膛。她甚至怀着一丝渺茫的希望:难道是陛下回心转意,赦免了王爷?或是看在骨肉亲情的份上,给了些许宽宥?

那宣旨太监展开圣旨,声音尖利而冰冷,每一个字都像淬毒的冰针,扎进庆王妃和每一个幸存者的耳中:

“……查庆王拓跋叡,狼子野心,罪证确凿,实乃国法难容!其子嗣亦受其熏染,留之恐为后患。朕,不得已而为之……着即,庆王拓跋叡及其所有子嗣,无论长幼,一律赐死! 钦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