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6章 刺杀世子(1 / 2)

“我听王立新说,她出身荆衡州岳阳府的一个世家大族,还是个庶女,家里还想把她嫁给一个老头当填房(很经典的模板)。她怎么可能会同意,于是女扮男装跑了出来,也是宋铁好心收留,这才跟着滚石风雷社四处表演。其实,我很想说,我一开始的日子比你还惨。”——李华《世子升职记》

晚上,李华在自己那间陈设雅致、药香与檀香交融的丹房内设下家宴。他派人将自己院中的所有女子都请了过来。当詹涂焉、任澜仪、李玉兰等人陆续到来时,都注意到了那位安静坐在末席、面容陌生却身段丰腴惊人的新面孔——宋妙音。

众女目光交汇间,先是闪过一丝诧异,待看清宋妙音那玲珑有致的体态,彼此眼中便都露出了几分心照不宣的了然。在这深宅内院,这样的“明白”无需多言。

这时,李华亲自搀扶着已有身孕、行动略显不便的元阿宝缓步走了进来。他小心翼翼扶她在主位旁特意加了软垫的椅子上坐稳,动作体贴入微。安顿好元阿宝后,李华才在上方主座落座,目光温和地扫过下方环肥燕瘦、各有风姿的众女。

丹房内灯火通明,映照着一张张娇媚的脸庞。李华清了清嗓子,声音不高,却带着一种罕见的、属于家人的诚挚:

“昨日府中喧闹,是为千秋节礼,应付的是外客官场。但在我心里,真正的寿辰欢庆,当与家人同在。故而今日设此家宴,一为补上昨日的团圆,二来……”

他微微停顿,目光从元阿宝、郑观音、李玉兰……一直看到有些拘谨的宋妙音脸上,缓缓说道:

“是想告诉你们,无论外间如何风云变幻,只要进了这王府,进了我的院子,你们便是我的家人,是无可替代的家人。”

这番话如同暖流,瞬间熨帖了在场每一个女子的心。尤其是郑春娘、郑观音母女三人,以及新来的宋妙音,更是心潮起伏。

郑春娘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光,她原以为自己更多是殿下纾解欲望的工具,从未想过能在世子心中占据“家人”的一席之地,心中不由涌起一丝酸涩的暖意。

郑观音则悄悄握紧了自己的衣裙,她们母女命运坎坷,能得此安稳已是万幸,“家人”二字更是奢望,此刻只觉得无比珍贵。

宋妙音更是激动得指尖微颤,她刚刚脱离卑贱,世子不仅给了她安身之所,更给了她“家人”的名分,这简直是她做梦都不敢想的恩宠,心中对李华的感激与依附感达到了顶点。

元阿宝则微笑着看着这一切,作为正妃,她乐于见到后院和睦。

宴席间,气氛融洽。李华与她们一同用膳,言笑晏晏,不时为元阿宝布菜,也关照其他人。几杯温酒下肚,众女也渐渐放开了些,不再像起初那般拘谨。

很快,席间便自然分成了几个小圈子。任澜仪与李玉兰坐得近,低声交流着近日看的闲书花样;宋妙音则被活泼的牡丹拉着,好奇地问些杂耍班子的趣闻;元阿宝身为世子妃,自是众人关注的焦点,她温和地与坐在稍远处的詹凃焉说着话。

“妹妹,近日你父亲的身体可好些了?听说染了风寒,殿下还特意吩咐送了些药材过去。”元阿宝关切地问道。

詹凃焉忙放下筷子,恭敬又感激地回道:“劳世子妃挂心,家父用了殿下赏的药,已大好了。父亲一直感念殿下恩德,让妾身定要代为叩谢。”

李华乐见这般和乐景象,觉得气氛正好,便拍了拍手,朗声笑道:“光是饮酒用膳未免单调,不如我们玩投壶助兴如何?彩头嘛……就用我私库里的那盒南洋珠花,如何?”

他话音刚落,坐在稍远处的任澜仪便用团扇掩着唇,眼波流转,带着几分戏谑开口道:“殿下,您倒是大方。可婢妾没记错的话,您这季的俸禄好像还被宗人府停着呢?可别再像上回似的,囊中羞涩,只好涎着脸去求南平郡主殿下,结果被郡主殿下好一顿取笑,才肯借您些许银钱周转。”

这可是桩新鲜事!尤其是对元阿宝等后来进府的女子而言。元阿宝闻言,惊讶地睁大了眼睛,随即忍不住用袖子掩着嘴,笑得肩膀直颤:“竟……竟然还有此事?怪不得母妃常念叨,说给您生了姐姐(指南平郡主),简直是生了两个‘仇家’,专会看您的笑话。”

众女听了这番“揭短”,想象着平日里威严的世子殿下在自家姐姐面前吃瘪的模样,一个个都忍俊不禁,厅内顿时充满了欢快的笑声。

李华被当众揭了老底,脸上有些挂不住,故意板起脸,虚点了任澜仪一下:“我就是太惯着你们了,竟然学会了拆我的台!” 可他眼底却并无多少恼意,反而有种被家人调侃的无奈。他清了清嗓子,强自挽尊道:“哼,这次我早有准备,不找她借!我找胡仪宾(南平郡主的丈夫)借去,总行了吧?”

他这不找姐姐找姐夫的“妙计”,更是逗得众女前仰后合。元阿宝笑得钗环乱颤,喘着气道:“我的好殿下哟,您以为找胡仪宾就能瞒过郡主殿下?怕是银钱还没到手,郡主殿下就已经知道了,到时候啊,还不知道要怎么编排、笑话您呢!”

“怕什么,我自有办法!况且我昨日还收了不少礼呢,现在你们的世子殿下有的是钱!”李华挺直腰板,一副财大气粗的模样。

众女一听,想起昨日府门前车水马龙、贺礼堆积如山的场面,再联想到以往殿下即便偶尔“手头紧”,最后总有心疼儿子的蜀王妃偷偷接济,便也放下心来,纷纷笑着附和:“是是是,殿下最是阔绰!”

嬉笑间,投壶游戏正式开始。侍女们撤去残席,在厅中摆好精致的铜壶和箭矢。众女轮流上前,或娴熟、或生涩地投掷起来,中与不中皆引来阵阵欢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