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任家母女(2 / 2)

二人相拥而眠,夜色静谧,唯闻彼此呼吸相闻。

过了四五日,李华并未大张旗鼓,只带了郭晟与赵谨两名贴身内侍和侍卫,轻车简从,出了王府,径直往城外香火鼎盛的大慈寺而去。

大慈寺此时正值香火旺盛之时,善男信女摩肩接踵,空气中弥漫着浓郁的香火气息和嘈杂的人声。李华本就不甚诚心,随着人流在宝殿内随意拜了两下,便觉得索然无味,加之殿内人多气闷,便带着郭晟和赵谨打算打道回府。

不料刚出寺门,天色忽然转阴,淅淅沥沥地下起了小雨。几人正欲加快脚步,却见不远处路边围了几个人,一位衣着素雅的中年妇人坐在地上,面露痛苦之色,身旁一个年轻女子正焦急地试图搀扶她,却因力气不够而显得手足无措。雨水打湿了她们的衣衫,看起来颇为狼狈。

李华今日穿着一身看似普通、料子却还舒适的青灰色直身便袍,并未显露身份。他见状,也未多想,便走上前去询问:“这位夫人可是遇到了难处?”

那年轻女子闻声抬头,见到是一位面容俊朗、气质不凡的少年郎,如同见到了救星,急忙道:“公子见谅,家母方才下台阶时不慎扭伤了脚,疼痛难忍,无法行走,偏又遇上这雨……”

李华看了一眼那妇人痛苦的神色和明显肿胀起来的脚踝,又见雨势渐大,便对郭晟赵谨示意了一下,随即蹲下身道:“夫人莫慌,此地离停车处想必还有段距离,雨凉地湿,不宜久留。若夫人不介意,由在下背您过去可好?”

任亨泰的妻子此刻疼痛难忍,也顾不得许多礼节,连声道谢。李华便小心地将她背起,郭晟和赵谨在一旁帮忙扶着,那年轻女子则举着伞尽量为母亲和李华遮雨。

一路泥泞,李华却走得极稳,生怕颠簸到背上的伤者。他将任夫人一路护送到她们停在稍远处的马车旁,又小心协助其母女上车安顿好。

“多谢公子仗义相助!不知公子高姓大名,日后也好登门拜谢!”任夫人感激不尽,在车内连声道谢。

那一直跟在旁边的年轻女子,正是任亨泰被休归家的女儿。她这一路看着李华小心翼翼背着自己母亲,雨水打湿了他额前的发丝,他却毫不在意,侧脸线条分明,神情专注而温和。在他将自己母亲安稳放入车厢,抬头对她露出一个“不必客气”的清淡笑容时,任家女儿的心不由得怦然一动,脸颊微微发热,慌忙低下头去,心中对这陌生而俊俏善良的少年郎生出了几分难以言喻的好感。

李华却只是摆摆手,并未留下姓名:“举手之劳,夫人不必挂怀。快些回去寻郎中诊治要紧。”说罢,便带着郭晟赵谨转身离去,很快消失在蒙蒙雨幕之中。

回府的马车上,车轮碾过湿漉漉的青石板路,发出辘辘的声响。车厢内,王氏望着窗外渐大的雨势,不禁回想起方才那俊俏少年的热心相助,感慨万千:“唉……真是个好孩子,心地善良,模样又周正。若是……若是当年你父亲也能为你挑一个这般品性的良人,该有多好啊……我的儿也不必受那些苦楚了……”

任澜仪听着母亲的话,下意识地抬手,指尖轻轻触碰了一下脸颊上那尚未完全消散的、淡淡的淤青痕迹。那是她被休弃前,丈夫最后一次动手留下的印记。她眼中闪过一丝痛楚与自卑,低下头,声音哽咽:“母亲,快别说了……都是女儿不好,是女儿没本事,不得夫家欢心,如今还累得母亲跟着我一起丢人现眼,受苦受累……”

王氏见女儿如此自责,心如刀割,连忙将她揽入怀中,轻轻拍着她的背,柔声安慰道:“傻孩子,胡说些什么!这怎能是你的错?是那家人有眼无珠,不识我儿的好!回来就好,回来就好……有爹娘在,断不会再让人欺侮了你去……”

马车在雨中缓缓前行,车厢内,母女二人相拥着,无声的泪水与窗外的雨水交织在一起,充满了无奈与心酸,却也透着一丝相依为命的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