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个点,他选择了渭水之阴另一条较小地脉支流的交汇处。此地能量不算最雄厚,但贵在“生发”之意盎然,与渭水水汽交融,充满活力。标注此地,既展现了自身识地之能,又避开了那个死寂阴冷的能量汇聚点。若在此修筑所谓“永固之基”,其生生不息的特性,或许能像一颗投入死水中的石子,激起些许不易察觉的涟漪。
第三个点,他犹豫最久。咸阳宫地下那个点,是“影”计划的核心之一,能量抽取最为狂暴,也最为危险。他不能直接标注,但若完全避开,势必引起怀疑。最终,他笔尖落下,点在了那个核心点与另一处相对正常的地脉节点之间的“过渡带”。此地能量因受核心点拉扯而显得“厚重”,又因尚未被完全污染而勉强算“平稳”。这是一个极其微妙的位置,如同走在悬崖边缘。标注此处,既像是被核心点的庞大能量所迷惑而做出的接近选择,又留下了一丝极其隐晦的、连施术者都难以察觉的“缓冲”余地。
三处地点标注完毕,乌庚放下笔,再次以灵觉审视。从表面看,这三处确是他基于图纸和自身“学识”所能做出的、最符合“地气厚稳”要求的选择,甚至可以说展现出了高超的地脉辨识能力。但只要“影”势力按照他的标注去施工或利用,其效果必然会与他们预期的、最大化抽取能量的目标产生细微的偏差。这种偏差短期内难以察觉,长期却可能埋下意想不到的变数。
他将图纸重新卷好,并未立刻交出。他在等,等一个合适的时机。
次日,乌庚并未如其他方士般热议东渡进展,而是如同往常一样,在营地边缘漫步,偶尔与遇到的、同样不甚得志的方士点头致意。直到午后,他才看似随意地走向营地入口,那里常有黑冰台的暗哨。
果然,一名作普通士卒打扮的锐士迎了上来,目光锐利:“乌先生有事?”
乌庚将羊皮卷取出,平静道:“奉命推演地脉节点,已有结果,烦请转呈。”
那锐士接过图纸,仔细检查了一下封印和外观,确认无误,点了点头,并未多言,转身迅速离去。
任务完成,乌庚心中却无半分轻松。他知道,这卷图纸交上去,自己才算真正踏入了这场帝国暗面的博弈棋盘,成为了一枚看似顺从、实则暗藏锋芒的棋子。
他转身往回走,目光不经意间扫过营地中心徐福那顶最为华贵的帐篷。只见徐福正与几名心腹方士站在帐外,仰望着东方天际,意气风发,似乎在畅谈海外仙山的无限风光。
一边是汲汲于长生幻梦的帝王与方士,即将扬帆远航,踏入未知的迷雾;一边是潜藏于帝国阴影之下的诡异势力,正疯狂抽取着大地的生命能量,进行着不为人知的谋划。
历史的洪流与暗流的漩涡在此刻交汇。
乌庚收回目光,步履沉稳地走向自己的帐篷。他知道,自己能做的已经做了。接下来,便是耐心等待,等待风起于青萍之末,等待那微弱的薪火,在黑暗中积蓄足够照亮一角的力量。
而他的守望,仍将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