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血月将至、金文传薪与最后的准备
自燧烨带回远古遗泽与警示,山谷中的时间仿佛被无形之手拨快。日升月落间,一种大战将至的紧绷感弥漫在空气里,压得人喘不过气,却又催生出一种破釜沉舟的惊人力量。
“下一个满月”如同悬在每个人头顶的倒计时。陶带领的工匠团队几乎不眠不休,眼中布满血丝,却闪烁着狂热的火光。那惊鸿一瞥的“热差鼓风”设计图被不断讨论、简化、试验。最终,他们利用山谷内的天然地热和夜间寒冷的空气对流,成功建造了一座结构笨拙却切实有效的地风炉。虽然远不如图纸精妙,但其产生的稳定气流远超人力踩踏,甚至略胜水力鼓风,让青铜的冶炼速度再上一个台阶。
更重要的是那模糊的合金配方。经过无数次失败的尝试,甚至炸毁了一个小窑炉后,他们终于成功地将那种银白色的未知金属与青铜熔合。新产生的合金呈现出一种奇异的暗青色,质地更轻,硬度更高,韧性也远超普通青铜!第一批实验性的矛头被锻造出来,轻易地劈开了过去难以斩断的坚硬木盾。
“成功了!我们成功了!”陶举着一柄暗青色的矛头,声音因激动和疲惫而嘶哑,脸上却洋溢着近乎癫狂的喜悦。这突破性的进展,意味着战士们的生存几率将大大提升。
岩立刻接手了这批珍贵的合金矛头,将其配备给最精锐的战士,并加紧操练。新的武器需要新的发力技巧和战术配合。围墙被进一步加固,外侧挖出了更深的壕沟,里面插满了削尖的、用火烤硬的木桩。了望塔的数量增加了一倍,警戒哨日夜轮换,不敢有丝毫松懈。
老巫和她的学徒们则沉浸在草药的世界里。根据那模糊的配方,他们尝试了数十种草木的混合与萃取。经历了几次轻微的中毒事件后,他们终于配制出了一种淡绿色的、散发着清凉气味的药膏。初步试验表明,这种药膏确实能轻微缓解接触黑暗气息后产生的精神躁动与恶心感,虽然无法完全抵御那恐怖的尖啸,但或许能在关键时刻稳定心神。
然而,关于星辰与地脉的感知则进展甚微。那知识过于玄奥,老巫也只能隐约感觉到西方传来的压迫感正在日益增强,却无法精确预判。她只能在每个夜晚,带着学徒登上最高处,观察着愈发显得诡异猩红的月亮,记录着星辰方位细微的变化,试图找出某种规律。
在这片全民备战的狂潮中,燧烨推动的另一项变革也在悄然进行——金文的普及。
他深知,无论此战胜负,知识绝不能再次断绝。他正式将包括泽在内的五名最优秀的学徒任命为“记史官”,由自己亲自教导,系统学习金文。
教学的地点就在那永不熄灭的火塘旁。燧烨用木炭在平整的石板或宽大的木片上书写。
“此字为‘盾’,形也。”
“此字为‘药’,草下有约,乃治病之约。”
“此字为‘月’,悬于夜空之形,今泛赤红,是为凶兆。”
“将‘金’与‘兑’相合,是为‘锐’,利也!”
他不仅教字形,更教含义,教组合,甚至将地风炉的草图、合金的粗略配比、以及奴兽的弱点,都用金文配合简图记录下来。
“记住它们!”燧烨的声音严肃而深沉,“若我们战败,这些石板木片,可能就是文明最后的火种。后来者若能发现,便能从中知晓如何造利刃,如何制药膏,如何对抗黑暗。若我们战胜,这些文字将助我们记录历法、统算物资、传承技艺,让部落变得更加强大!”
年轻的记史官们眼神专注,用力点头,用手指,用木棍,拼命在沙地上摹写着每一个符号,仿佛要将它们刻进灵魂里。知识的重量与文明存续的责任感,第一次如此清晰地压在他们的肩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