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耗尽一生,在世间追寻。追寻爱,追寻成功,追寻智慧,追寻解脱。我们如同追逐地平线的旅人,总以为答案在下一个山头、另一片海域。我们学习无数理论,设定各种目标,坚信“我要成为”什么,却常常感到疲惫、空洞,与渴望中的状态隔着一层无形的薄膜。
直到某个瞬间,我们停下脚步,一个词如同晨钟暮鼓般在心中响起:临在。
它并非又一个需要追寻的目标,而是所有追寻的终点。它并非需要“获得”的东西,而是我们从未失去的本然状态。踏上临在之路,便是从“追寻者”到“成为本身”的,一场最伟大也最平凡的归家之旅。
一、何为临在?——从思维的牢笼中醒来
临在,不是一种特殊的冥想技巧,也不是对现实的逃避。恰恰相反,它是全然地、不加评判地,安住于当下的体验之中。
当我们吃饭,我们知道自己在吃饭,感受食物的质地与味道;当我们行走,我们知道自己在行走,感受脚底与地面的接触;当情绪涌起,无论是愤怒还是悲伤,我们不急于将其推开或沉溺其中,而是像一个科学家般,好奇地观察它在身体内的能量流动。
临在,是觉知从纷繁的思绪中抽身,温柔地照亮当下的真实。 我们绝大多数的痛苦,并非源于当下的体验本身,而是源于思维对体验的抗拒、评判和编造的故事。临在,正是从思维的牢笼中醒来,回到体验本身的鲜活与真实。
二、临在为何是起点?——成为、拥有与显化的根基
我们总渴望“拥有”——拥有爱,拥有力量,拥有丰盛。然而,宇宙间存在一个颠扑不破的法则序列,任何试图颠倒它的行为,都将导致虚幻与挫败。这个序列便是:
临在 → 成为 → 拥有 → 给予
· “想”出来的爱,是空中楼阁; 它没有根基,一遇风雨便消散。
· “要求”来的慈悲,是道德绑架; 它充满压力,令给予者与接收者双双疲惫。
· “追寻”的力量,终会枯竭; 因为它源于意志力,而非本自具足的生命力。
这一切的症结在于,我们试图跳过 “成为” 这一环,直接从“追寻”跳到“拥有”。而“成为”的唯一入口,正是临在。
你无法“思考”如何成为爱,你只能通过临在于每一个能让你感受爱的瞬间——或许是孩子的一个拥抱,或许是夕阳的一抹余晖——在这些瞬间全然地开放你的心,去“成为”那份温暖的感受本身。久而久之,你便“是”爱,于是你自然“拥有”爱,并能“给予”爱。
喜悦、力量、智慧,莫不如此。它们都不是外在的奖品,而是当我们全然地临在于生命,从而与这些品质的振动频率合一时,自然内化的状态。
三、如何践行临在?——于生活细微处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