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觉日 > 第60章 当庄周入梦:在无意义之海筑舟

第60章 当庄周入梦:在无意义之海筑舟(1 / 2)

深夜读庄周梦蝶,万籁俱寂,唯有思想与千年前的灵魂碰撞。指尖停在“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的墨迹上,仿佛能感受到竹简的纹理。就在这凝神的刹那,灵魂忽然被一道无形的电流击中。我仿佛看见,那只两千年前的蝴蝶,并未消散于时空,正轻轻扇动翅膀,而它翅尖搅动的气流,已把我往日坚固的现实感吹皱成一片迷离的雾霭。

我也分不清了。

· 地铁刷卡机的提示音,

· 咖啡杯沿氤氲的热气,

· 手机屏幕上跳动的数字,

这一切日常之物,都裹着一层不真实的薄膜。掐自己会疼,但谁又能断言,梦里就一定没有真切无比的痛觉?

第一节:悬浮与恐慌——坚固世界的消融

这种悬浮感最初让人恐慌。像一个意外脱离了安全绳的失重宇航员,看着那曾被视为唯一家园的 “地球” (我们习以为常的现实感)渐远,脚下是深不见底的宇宙虚空。如果连此刻在键盘上敲击的“我”,这个感觉如此真实的主体,都可能是一缕意识的投影,一场更宏大梦境中的角色,那么我们终日奔忙的会议、令人焦虑的账单、为之奋斗的理想,这些我们精心搭建起来的人生积木,其根基又在何处?又算什么?

第二节:荒诞的礁石——直面无意义的深渊

焦虑如潮水涌来,试图重新抓住一些确定的碎片。但潮退后,海水褪去,露出的却是荒诞的礁石,坚硬而无法回避:人生本就无意义。

这不是悲观的论调,而是一个冷静的观察。

宇宙从不承诺意义。恒星走向终结而爆炸时,不在乎其光芒是否曾照耀过文明兴衰;dNA在生物体内机械地复制时,不关心承载它的个体有何悲欢离合。

承认这点不是颓废,不是放弃。而是摘下了长久以来蒙住双眼的布——那块由社会、文化、传统编织的、告诉我们“人生应该如此”的布。我们终于看见,脚下踏着的,不是一条被预设的轨道,而是一片广阔无垠、充满无限可能却也空无一物的荒原。

第三节:终极自由——在荒原上踩出足迹

但就在这片荒原上,人获得了终极自由。

哲学家萨特说“人被判自由”,这个判决书因其沉重的责任,曾让我颤抖。没有神明为我们书写剧本,没有命运的蓝图可以遵循,每个选择及其后果,都要由自己承担全部的重量。

可正是这份沉重,这无人可以替代的抉择,证明了“我存在”的质感。我的存在,由我的选择塑造。

意义不是埋藏的宝藏等待发掘,仿佛它预先存在于某处。

而是行走时踩出的足迹——每一个行动,每一次选择,都是一个印记。只有当你回头望时,这些足迹才可能连成蜿蜒的路。路,是走出来的,不是找到的。

第四节:如何自处——西西弗斯的优雅与萤火的光源

那么,认识到这一切的当下的我,如何自处?

答案是:学习加缪的西西弗斯。

他清楚知道石头会滚落,知道他的劳作在宏大的尺度上是“无用”的。仍一次次推石上山。这不是屈服,而是最优雅的反抗:在全然知晓荒诞的前提下,用行动在虚无的帷幕上刺出光点。

· 给窗台枯萎的茉莉浇水,

· 深夜为陌生人的故事落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