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寂寂”,是拥有内心的宁静,如如不动,不散乱。
二者一体,无有分别。
而获得这种状态的关键悖论在于:当你停止“试图达到”时,它反而自然显现。就像你无法通过“努力”入睡一样,真正的流动状态,是放下追求之心后,自然呈现的本然。
终章:成为流动本身
流动不是目标,而是生命本来的样貌。
· 树木不曾思考如何生长,只是顺应阳光雨露,却成就参天气象。
· 阳光不为得到赞美而照耀,只是自然放射,却滋养万物。
当我们放下对状态的执着,不再试图“成为”什么,反而能成为活的莫比乌斯环——一个没有内外、没有起点与终点的无限循环。我们在每一个当下完整地存在,行动中有着观照,投入中含着超然。我们既是演员,也是观众;既是创造者,也是欣赏者。
最终,我们不是要“成为光”,向外苦苦追寻;
而是忆起自己本就是光——本性自足,圆满具足。
我们不是要“达到流动”,将其作为一个外在目标;
而是放下阻碍流动的掌控——那些紧张的自我、固着的概念、恐惧的抓取。
在这无目的的觉知中,生命褪去了所有的造作与挣扎,
自会找到它最美的表达方式。
如云在青天,舒卷自如;
如水归大海,何须奔流?
这,便是最终的“醒来”——从“成为”的梦中醒来,安住于“存在”的实相。在每一个当下,全然而鲜活地,流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