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宗彻底被说服,当即让林灵素起身,赐他坐在自己身边,又问了许多关于“神霄天府”的事。林灵素信口开河,说天府中有琼楼玉宇,有仙酒仙桃,还有无数神仙侍从,说得徽宗心驰神往,恨不得立刻就能飞升成仙。林灵素还说自己能呼风唤雨、驱鬼役神,徽宗更是大喜,当场赐他号“通真达灵先生”,让他留在宫中,地位远超之前的王老志、王仔昔。
当时正值盛夏,汴京酷热难当。徽宗住在宫中特意修建的避暑之所水殿之中,虽然水殿殿基架在水上,四周挂着冰帘,可依旧觉得暑气从四面八方涌来,连手中的玉柄扇都扇不出半分清凉。
“这鬼天气,实在难熬。”徽宗把扇子扔在案上,看着殿外蒸腾的热气,眉头皱成一团。身旁的林灵素见机会来了,立刻上前躬身道:“陛下勿忧,臣有一法,可上达天听,向天宫借取甘霖,为陛下消暑。”
徽宗虽然把林灵素当作“活神仙”,但还是有些疑虑:“先生真能祈来雨?”
林灵素立刻摆出郑重的神色,双手合十道:“臣师从神霄天府,与雷公雨师素有往来。只需在水殿前设坛作法,诚心祷告,必能借来甘霖。只是此法需陛下亲自见证,以显诚意。”他早几日便观察过天象,见云层渐厚,算出三五日内必有降雨,此刻不过是借天行事,装装样子。
徽宗哪知道其中门道,当即大喜,命人连夜在水殿前搭建法坛。坛高三丈,用桃木搭建,四周挂满黄色幡旗,上面画着道家符咒,坛中央摆着香炉、烛台,还有一碗用来“通神”的清水。
到了约定的日子,水殿周围挤满了人。徽宗带着皇后、妃嫔站在殿内,蔡京、童贯等大臣侍立两侧,连宫中的宦官、宫女都挤在廊下,想亲眼看看“神仙作法”。林灵素换上一身紫色道袍,披头散发,赤着双脚,手持桃木剑,一步步走上法坛。
他先是点燃三炷香,插在香炉里,对着天空拜了三拜,口中念念有词:“弟子林灵素,奉长生大帝君之命,求上天赐雨,以解人间酷暑……”接着,他左手捏着“雷诀”,右手挥舞桃木剑,在坛上踱来踱去,时而对着天空大喝“雷公何在”,时而俯身将剑尖浸入清水,洒向四周,溅起的水珠落在阳光下,竟有几分虚幻的光泽。
徽宗看得目不转睛,连大气都不敢喘。皇后紧紧攥着衣角,小声问身边的宫女:“先生真能请来雨吗?”宫女刚要回话,却见林灵素突然停下脚步,高举桃木剑指向天空,大喝一声:“甘霖速降!”
话音刚落,原本晴朗的天空竟渐渐暗了下来。一阵微风吹过,卷起地上的尘土,殿外的幡旗哗啦啦作响。紧接着,乌云从四面八方涌来,越聚越厚,遮住了太阳,天地间顿时一片昏暗。没过多久,便有雷声从远处传来,“轰隆隆”地滚过头顶,豆大的雨点“噼里啪啦”地砸了下来。
“下雨了!真的下雨了!”殿内的妃嫔们惊呼起来,徽宗更是激动得站起身,走到殿门口,看着雨水顺着屋檐流下,汇成一道道水帘。雨越下越大,倾盆而下,打在水殿的池面上,溅起无数水花,原本闷热的空气渐渐变得凉爽,连呼吸都顺畅了许多。
约莫过了三五刻钟,雨渐渐停了。乌云散去,太阳重新露出头,空气里弥漫着泥土的清香。徽宗走出水殿,踩着湿漉漉的石板,看着远处被雨水冲刷得格外鲜亮的草木,忍不住对林灵素赞不绝口:“先生果然是神仙!朕今日才算见识到真正的道法!”
当即,徽宗下旨赏林灵素黄金百两、绸缎千匹,还特意允许他在宫中开设道坛,招收弟子。消息传开,宫中的宦官、宫女纷纷跑来拜林灵素为师,想求些“修仙秘诀”;连皇后都特意派人送去厚礼,请林灵素为自己讲解“长生之道”。林灵素趁机扩大势力,把自己的弟子安插在宫中各处,甚至能随时出入徽宗的寝宫,朝中大臣想见徽宗,都得先经过他的同意。
徽宗虽然后妃众多,却一直没有子嗣,这成了他的一块心病。茅山道士刘混康得知后,主动入宫,声称能为徽宗解忧。他在宫中四处查看,最后说:“京师西北隅地势过低,阴气太重,若能培土增高,定能多得皇子。”徽宗立刻命人调运土石,在西北隅堆起一座高约数仞的土山,取名“凤阜”。说来也巧,没过多久,后宫的几位嫔御便相继生下皇子,皇后也生了一子一女。徽宗更是觉得道教有灵,对道士们的信任又深了几分。
蔡京见徽宗沉迷道教,便趁机献媚,暗中指使童贯、杨戬、贾详、何沂、蓝从熙五位大臣上奏,说:“修建宫室与敬奉神仙本是一体,只有大兴土木,建造宏伟的宫苑,才能彰显陛下对神仙的诚意。”徽宗本就喜欢奢华,一听这话,立刻下旨改筑延福宫,命童贯等五人分别负责督造,还特意嘱咐:“不必省钱,只管把宫苑建得华丽些,越气派越好。”
五位大臣为了讨好徽宗,各显神通,互相攀比,都想把自己负责的区域建得最精美。童贯擅长搜罗奇珍,便在自己负责的区域里建了一座“鹤庄”,养了上百只白鹤,还造了一座“鹿岩”,让鹿群在岩石间穿梭;杨戬喜欢水景,便凿池为海,引汴河之水入池,还在池中建造了一座“蓬莱岛”,岛上修了亭台楼阁,远远望去,竟如仙境一般;贾详、何沂、蓝从熙则在各自的区域里种植奇花异草,布置怪石幽岩,还建造了无数殿阁亭台,连绵不绝。
为了建造延福宫,工匠们日夜劳作,所用的木材、石料都是从江南运来的上等材料,装饰用的金银、珠宝更是不计其数。宫苑建成后,徽宗又下令将“花石纲”采办的奇珍异宝全部搬入宫中,太湖石叠成的假山高达数十丈,山茶、杜鹃开得层层叠叠,孔雀、翡翠等珍禽被养在特制的栅栏里,还有无数用象牙、犀角雕刻的摆件,摆放在殿阁之中。人站在宫苑里,只觉得满眼都是奢华,仿佛置身仙宫,连呼吸都变得小心翼翼。
徽宗亲自为延福宫撰写了《延福宫记》,刻在石碑上,立在宫门前,还时常带着妃嫔、大臣在宫苑里游玩。他最喜欢在月光下泛舟池上,看着水中的倒影,听着白鹤的鸣叫,觉得自己真的成了“长生大帝君”,过着神仙般的生活。
可徽宗还不满足,延福宫建成后不久,他又下令在宫外建造“村居野店”“酒肆歌楼”,模仿民间的市井景象。每年冬至过后,便开放宫苑,允许百姓入内游玩,白天悬挂彩绸,晚上燃放花灯,从东华门以北,整夜都不宵禁。他还让百姓把店铺迁到宫苑附近的街道上,形成了一条繁华的商业街,酒肆里的歌声、店铺里的吆喝声不绝于耳,一派热闹景象。这种“与民同乐”的场面,一直要持续到上元节过后才结束。
后来,徽宗又觉得延福宫不够大,便跨着旧城修筑新的宫室,布置与延福宫的五位区域相同,称为“延福第六位”。他还在城外开凿护城河,修建了两座桥,桥下用石头加固,能通行船只,桥上的人看不到桥下的踪迹,取名“景龙江”。景龙江两岸种满了奇花珍木,两岸的殿宇相对而立,金碧辉煌,远远望去,如一条彩色的绸带环绕着汴京。
徽宗每天处理完政务,便会前往延福宫或景龙江游玩,时而在殿内挥毫泼墨,写下瘦金体的诗词;时而在江边垂钓,享受片刻的宁静;时而与林灵素等人谈论“修仙之道”,畅想飞升成仙的日子。他沉浸在这虚假的繁华与仙梦里,全然不知北方的金国已在悄然崛起,国内的百姓因“花石纲”和繁重的赋税早已怨声载道,大宋的江山,正像一座被白蚁蛀空的大厦,随时可能崩塌。
而那些围绕在徽宗身边的奸佞之徒,蔡京、童贯、林灵素等人,依旧在争权夺利、搜刮民财,他们看着徽宗沉迷享乐,心中暗自窃喜。只要皇帝无心朝政,他们便能永远把持大权,至于大宋的未来,谁又会真正在乎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