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时的蔡京,正被贬在杭州任职。说起蔡京,也是个有才华的人。他书法极好,与苏轼、黄庭坚、米芾并称“宋四家”,画技也颇为精湛。可他性子贪婪,又善钻营,早年因支持新法,被元佑旧党打压,屡屡遭贬。这些年在杭州,他每日郁郁寡欢,总想着能有机会重回汴京,东山再起。
听说童贯奉旨南下采办,蔡京眼前一亮,他知道童贯是徽宗身边的红人,若能搭上童贯这条线,说不定就能重回朝堂。于是,他立刻派人打听童贯的行程,在童贯抵达杭州的当天,便带着厚礼登门拜访。
童贯早就听说过蔡京的才名,又见他如此殷勤,便热情地接待了他。两人一交谈,竟然十分投缘,蔡京知道童贯要讨好徽宗,便主动提出,愿意帮他搜集书画珍品,还能亲自作画题跋;童贯也明白蔡京的心思,便暗示他,若能帮自己办好差事,定会在徽宗面前为他美言。
从那以后,蔡京便成了童贯在杭州的“得力助手”。他每日闭门作画,画的都是徽宗喜欢的山水花鸟,每幅画上都题上优美的诗句,还特意署上自己的名字。他知道徽宗欣赏有才之人,这样既能展现自己的才华,又能让童贯在呈送时提及自己。
除此之外,蔡京还四处奔走,帮童贯搜集当地的奇珍异宝。他得知太湖边有一块巨大的太湖石,形状奇特,如卧虎一般,便亲自带人去搬运,光是运费就花了上千两银子;他还找到一位民间艺人,让他用象牙雕刻了一套“八仙过海”的摆件,工艺精湛,栩栩如生。
童贯见蔡京如此用心,心中大喜。临行前,蔡京又偷偷塞给童贯一箱金银珠宝,低声道:“还望公公在陛保证:“蔡大人放心,此事包在咱家身上。”
回到汴京后,童贯第一时间入宫向徽宗复命。他把蔡京画的书画、搜集的珍宝一一呈上,特意说道:“陛下,这些书画中有不少是杭州通判蔡京所画,此人不仅画技高超,书法更是一绝,臣觉得他是个难得的人才,如今屈居杭州,实在可惜。”
徽宗拿起蔡京的画,仔细一看,只见画中山水意境悠远,笔法细腻,题诗也颇有文采,不由得点头称赞:“此人确实有才,朕竟不知江浙还有这样的人才。”
童贯见徽宗心动,又趁热打铁,联络了朝中几位与自己交好的大臣,让他们也在徽宗面前举荐蔡京。同时,他还贿赂了宫中的宦官和宫女,让他们时常在徽宗耳边说蔡京的好话。
徽宗欣赏有才之人,再加上众人的举荐,便下旨召蔡京回京,任命他为定州知州。仅仅两个月后,又改任大名府知府。不到一年的时间里,蔡京连升数职,最终被任命为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也就是宰相,一跃成为朝中权势最大的大臣。
蔡京上任后,第一件事便是报答童贯的恩情。他向徽宗举荐童贯,说他南下采办有功,又有军事才能,请求徽宗重用。徽宗本来就非常信任童贯,便任命童贯为开府仪同三司,还让他掌管枢密院。要知道,枢密院是掌管军事的重要机构,历来由文官担任长官,童贯一个宦官能担任此职,在大宋历史上还是头一遭。
自此,蔡京与童贯结成了紧密的同盟,开始在朝中培植自己的势力,排挤异己。而徽宗则依旧沉浸在自己的“雅趣”中,对朝堂上的暗流涌动毫不知情,大宋的国运,也在这看似繁华的表象下,一步步走向了深渊。
蔡京当上宰相后,便以“复行新法”为旗号,开始在朝中大肆排挤异己。他知道徽宗对元佑旧党心存不满,当年元佑旧党打压新法,还曾反对徽宗登基,于是便借机发难,把所有与自己政见不合的大臣都扣上“元佑党人”的帽子。
他首先拿原宰相司马光开刀。司马光虽是一代名相,却因反对新法,被蔡京视为眼中钉。蔡京向徽宗上奏,说司马光“废除新法,动摇国本”,请求徽宗追夺他的官职。徽宗一开始就对司马光没有好感,再加上蔡京在一旁煽风点火,便下旨追夺司马光的“温国公”封号,还销毁了他的画像。
紧接着,蔡京又列出了一份“元佑党人名单”,把文彦博、苏辙、苏轼、黄庭坚等一百一十七位大臣都列入其中。这些人中,有的早已去世,有的已经退休,还有的正在朝中任职。蔡京不管这些,他请求徽宗御书这份名单,然后命工匠刻在石碑上,立在端礼门,名曰“党人碑”,让天下人都知道这些人是“奸党”。
徽宗觉得这是个彰显自己权威的好机会,便亲自提笔写下了“元佑党籍碑”五个大字。石碑立起的那天,蔡京特意带领百官前往观看,还下令:“凡列入党籍者,其子孙后代不得为官,宗室不得与他们通婚,臣僚中若有姓名与党人相同者,一律改名。”
一时间,朝中人心惶惶。有位大臣名叫李惇,与党人名单中的一位大臣同名,不得不改名为李亨;还有一位宗室子弟,娶了苏辙的孙女,蔡京得知后,立刻上奏徽宗,请求废黜这门婚事,徽宗竟也准了。
苏轼的弟弟苏辙当时正在颍昌府任职,蔡京下旨将他贬为雷州别驾,流放岭南。苏轼虽然早已去世,却也未能幸免,蔡京下令销毁苏轼的所有着作,连民间流传的苏轼诗集都要收缴焚烧。有位书生因为藏了一本苏轼的诗集,被官府发现后,竟被杖责一百,流放三千里。
黄庭坚是当时着名的诗人和书法家,也被列入党人名单,贬为涪州别驾,安置在黔州。蔡京还觉得不解气,又派人去黔州,把黄庭坚写的碑文都凿掉,连他为朋友写的墓志铭都不放过。
对于那些不肯依附自己的大臣,蔡京更是毫不留情。有位名叫陈禾的御史,因弹劾蔡京专权,被蔡京贬为地方小官;还有位大臣名叫陈师道,因拒绝为蔡京写碑文,被罢官回家,最终贫病交加而死。
短短几年间,朝中凡是反对蔡京的大臣,不是被贬官流放,就是被治罪处死,剩下的大多是蔡京的亲信和党羽。其中,最着名的便是“六贼”——除了蔡京和童贯,还有朱勔、王黼、李彦、梁师成四人。
朱勔是蔡京的亲信,负责在江浙一带为徽宗搜集奇花异石,也就是后来的“花石纲”。他为了讨好徽宗,不惜劳民伤财,强行征收百姓的财物,还纵容手下欺压百姓,江浙一带的百姓苦不堪言,却敢怒不敢言。
王黼长得英俊潇洒,能言善辩,很得徽宗的欢心。他靠着巴结蔡京和童贯,一路升迁至宰相,与蔡京分掌朝政。此人极为贪婪,大肆搜刮民脂民膏,家中的财富比国库还要多。
李彦是宫中的宦官,负责在京畿一带强占百姓的土地,把百姓赶出家园,将土地改为皇家的庄园。他手段残忍,凡是反抗的百姓,轻则被殴打,重则被处死,京畿一带的百姓流离失所,纷纷逃亡。
梁师成也是宦官,却自称是苏轼的私生子,靠着模仿苏轼的书法,深得徽宗的信任。他在宫中权势极大,甚至能擅自任免官员,朝中大臣都称他为“隐相”。
这“六贼”相互勾结,狼狈为奸,把持朝政,横征暴敛,把大宋的朝堂搅得乌烟瘴气。而徽宗则依旧沉迷于书画、花石之中,对“六贼”的恶行视而不见。他下令修建更大的宫殿,搜集更多的奇珍异宝,甚至还微服出宫,去民间寻花问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