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听到“张蕤”这个名字,身体微微一颤,抬起头,疑惑地看着朱温:“将军,您认识家父?”
朱温见她承认了自己的身份,心中大喜,连忙说道:“快起来!快起来!你是我的同乡,如今遭遇兵祸,肯定受了不少苦吧?”
女子这才含羞起身,站在一旁,小声说道:“多谢将军关心。家父已经去世多年,母亲也在战乱中失散了,小女跟着一群流民四处流浪,没想到会被将军的部下抓获。”
朱温看着她憔悴的模样,心中既是心疼又是欢喜。他连忙吩咐左右:“快!给张小姐准备一间干净的房间,再取一套上好的衣服来!”
不多时,张氏穿着一身淡紫色的长裙,梳着精致的发髻,重新回到了大厅。经过梳洗,她的气色好了许多,那张美丽的脸庞在烛光的映照下,显得更加动人。
朱温看着她,忍不住笑道:“张小姐,多年未见,你还是和当年一样美丽。”
张氏脸颊微红,低头说道:“将军说笑了。小女如今落魄至此,哪里还谈得上美丽。”
朱温走到她面前,认真地说:“在我心里,你永远是最美丽的。自从当年在寺院见到你,我就立下誓言,非你不娶。这些年来,我南征北战,身边也遇到过不少女子,可我始终没有忘记你。如今上天眷顾,让我们再次相遇,这一定是天作之合。我想娶你为妻,不知你是否愿意?”
张氏闻言,惊讶地抬起头,看着朱温。她没想到,这位手握重兵的将军,竟然会对自己情有独钟。她犹豫了一下,说道:“将军,小女如今家破人亡,只是一个普通的流民,怎能配得上将军您呢?”
朱温握着她的手,坚定地说:“我不管你是什么身份,只要你愿意嫁给我,我一定会好好待你,让你过上好日子。”
张氏看着朱温真诚的眼神,心中感动不已。在这乱世之中,能遇到一个真心对自己的人,实属不易。她点了点头,轻声说道:“将军若不嫌弃,小女愿意嫁给将军。”
从那以后,张氏就成了朱温的贤内助。她知书达理,聪慧过人,朱温每遇到难以决断的大事,都会和她商量。而张氏总能凭借自己的智慧,为朱温出谋划策,帮助他解决难题。
有一次,朱温率领大军攻打河中,久攻不下,心中十分烦躁。他写信给张氏,诉说自己的困境。张氏收到信后,仔细分析了战局,给朱温回信说:“河中城防坚固,兵力充足,硬攻恐怕难以取胜。可以采用迂回战术,先切断河中城的粮草供应,等城内粮草耗尽,再发起进攻,定能一举破城。”
朱温看完信后,觉得张氏说得很有道理,便听从她的建议,切断了河中城的粮草供应。没过多久,河中城内的粮草就耗尽了,守军士气低落。朱温趁机发起进攻,果然一举攻破了河中城。
经此一事,朱温对张氏更加敬佩和信任,无论遇到什么大事,他都会先和张氏商量,再做决定。
朱温杀害唐昭宗后,已经成为了唐朝实际的掌权者。他手握重兵,权倾朝野,身边的人都劝他篡唐称帝,可朱温却有些犹豫。他担心自己篡唐称帝后,会遭到天下人的反对,而且他也害怕自己会像历史上的那些暴君一样,落得个身败名裂的下场。
张氏看出了朱温的顾虑,便对他说:“夫君,如今你已经掌控了唐朝的政权,称帝只是时间问题。但你要记住,得民心者得天下。如果你想长久地坐稳这个皇位,就必须善待百姓,重用贤才,戒除残暴和荒淫。”
朱温听了张氏的话,觉得很有道理,便暂时打消了篡唐称帝的念头,开始整顿朝政,减轻百姓的赋税,重用有才能的官员。在张氏的辅佐下,朱温的势力越来越稳固,得到了越来越多百姓的支持。
可朱温毕竟出身草莽,本性难移。随着权力的不断扩大,他的残暴和好色的本性也逐渐暴露出来。
当年朱瑾被朱温打败,他的妻子和儿子则被朱温的部将抓获,朱温见朱瑾的妻子长得十分美貌,顿时心生邪念。他强迫朱瑾的妻子侍寝。朱瑾的妻子畏于朱温的权势,只能忍辱含羞,顺从了他。于是朱温日夜寻欢作乐,早已把张氏的劝告抛到了脑后。几天后,朱温带着朱瑾的妻子,率领大军返回汴州。
当大军走到封丘时,朱温远远地看到一队人马前来迎接,为首之人正是张氏。
张氏穿着一身青色的长裙,骑着一匹白马,神色平静地看着朱温。朱温看到张氏,脸上顿时露出了几分愧色。
张氏走到朱温面前,翻身下马,对着朱温行了一礼,说道:“夫君辛苦了。”
朱温尴尬地笑了笑,说道:“夫人怎么来了?”
张氏看着朱温身后的朱瑾妻子,轻声说道:“夫君,这位想必就是朱瑾兄弟的妻子吧?”
朱温点了点头,不敢说话。
张氏走上前,拉着朱瑾妻子的手,柔声说道:“姐姐,你受苦了。朱瑾兄弟和我夫君本是结义兄弟,如今却因为战乱,让你受此屈辱,实在是我们的过错。”
朱瑾妻子听了张氏的话,忍不住泪流满面,哽咽着说:“夫人,我……我也是身不由己啊。”
张氏擦了擦朱瑾妻子脸上的泪水,叹了口气说:“姐姐,我知道你心里苦。想当年,我夫君和朱瑾兄弟并肩作战,情同手足,如今却反目成仇,实在是令人痛心。如果有一天,汴州失守,我恐怕也会像你一样,落得如此下场啊。”
朱温站在一旁,听着张氏的话,脸上火辣辣的。他这才意识到,自己的行为是多么的荒唐和无耻。他看着张氏,羞愧地说:“夫人,我……我知道错了。”
张氏转过身,看着朱温,认真地说:“夫君,你是一个有大志的人,不能因为一时的贪念,毁了自己的名声。朱瑾兄弟虽然战败了,但他的部下还有很多,如果你强占他的妻子,只会让他的部下更加痛恨你,对你今后的大业不利。”
朱温点了点头,说道:“夫人说得有道理。那你说,我该怎么办?”
张氏说道:“不如这样,你把朱瑾的妻子送到附近的佛庵里,让她出家为尼。这样既可以保全她的名节,也可以让你摆脱骂名。今后,我们再时常派人去照顾她,也算是对朱瑾兄弟的一点补偿。”
朱温听了,连忙说道:“好!就按夫人说的办!”
说完,朱温当即吩咐左右,将朱瑾的妻子送到了附近的佛庵。从此以后,张氏经常派人给朱瑾的妻子送去衣食和钱财,对她十分照顾。
这件事情过后,朱温对张氏更加敬畏。他知道,张氏不仅是自己的妻子,更是自己的良师益友。如果没有张氏的劝告,自己恐怕早就因为残暴和荒淫,失去了人心。
朱温称帝后,册封张氏为皇后。他本想让张氏和自己一起享受荣华富贵,可没想到,张氏却在这个时候病倒了。朱温四处寻访名医,为张氏治病,可张氏的病情却始终没有好转。
临终之时,张氏对朱温说:“夫君,你英武过人,胆识超群,治理国家的能力也比很多人都强。但你有一个最大的缺点,就是过于残暴,而且好色。如果你想长久地坐稳这个皇位,就一定要记住‘戒杀远色’这四个字。只有善待百姓,重用贤才,戒除残暴和荒淫,才能得到天下人的支持,才能让这江山社稷长治久安啊……”
朱温抱着张氏的尸体,失声痛哭。他的哭声传遍了整个皇宫,宫中的宫女和太监们都忍不住流下了眼泪。
消息传到军中,将士们也都十分悲痛。他们都知道,张氏皇后是一个贤德的人,这些年来,多亏了张氏皇后的劝谏,朱温才没有过多地残害百姓和将士。很多将士都因为张氏皇后的劝谏,才得以保全性命。
朱温为张氏举行了隆重的葬礼,追封她为“元贞皇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