务实、爱民、韧性等等等等,唯独缺少了他最需要的一种品质,那就是抗争。
前朝的时候,太子权倾朝野,胆敢抗争就是身死族灭,不抗争,能理解。
新朝之初,形势未定,新君龙椅不稳,各家府邸心怀鬼胎,不去抗争,能理解。
到了现在,还搁那混吃等死,还杵着官位上持续摆烂,这算什么?
没有抗争的机会,你不抗争,有了抗争的机会,你还是不抗争,代表什么,代表这人根本没想过抗争,昨日不抗争,今日不会抗争,明日,同样不会抗争。
在唐云眼里,程鸿达已经没有任何想要去抗争的心气了,这样的人,没必要做朋友,大家不是一路人,也混不到一起去。
唐云不愿和程鸿达在一起玩,后者又何尝不是避之蛇蝎。
可惜,正如唐云所说,他有的是力气和手段,程鸿达不是傻子,这小子敢说准备和文臣集团对抗,百分百是有宫中支持的。
那么现在摆在这位府尹大人面前的,只有一条路了,躺下,撅好,认命。
第二天早朝,程鸿达出现了,穿着大红官袍,和个受气包似的,没给君臣开骂的机会,率先走了出来,说了两件事。
第一件事,他的左右手,京兆府少尹陶顺,病了,卧床不起,可能没两天活头了,上书请辞。
第二件事,京兆府公务繁忙,少尹一职不可或缺,三省和吏部赶紧安排个人过来吧。
龙椅上天子极为诧异,群臣也是面面相觑。
心里都和明镜似的,就是给唐云腾位置。
只不过谁也没想到,唐云的心还挺野,奔着少尹这个官职去的,想要当二把手。
按照大家的想法,三把手四把手才对,熬个一年半载后稍微往上升一升。
一时之间,群臣都挺沉默的。
要么说这群人就是贱,得陇望蜀。
一开始深怕唐云入亲军营,想着一旦去京兆府了就消停了。
现在双方达成协议了,一听唐云要当二把手,群臣又犹豫了。
姬老二倒是不在乎这种事,要是他能马上拿主意,他都想直接让唐云当府尹,至于摆烂王程鸿达,快滚一边儿玩蛋去吧!
“军器监监正唐云如何。”
姬老二看向吏部:“唐云有功于朝,自入京后闲散至今,既京兆府有了空缺,担这少尹一职吧。”
吏部一群官员们没吭声,也不知道在想着什么。
户部尚书宇文疾突然走了出来:“陛下,臣窃以为唐监正初入京城,于京中诸司政务未甚娴熟,少尹之职干系匪轻,若令其入京兆府,宜先授户曹司户参军事,以熟公务。”
户部班中的左侍郎温宗博无声的叹了口气,心思复杂。
他知道,宇文疾不是不想让唐云担二把手,而是这曹司户参军事一职,正好和户部对接。
唐云看似离了南地卸了差事,实则在雍城,在山林,还是他说了算。
一旦担了曹司户参军事一职,打交道最勤的就是户部,只要双方关系处好了,户部能照应是一方面,主要是可以通过唐云为户部揽不少山林的功劳。
昨夜,温宗博和宇文疾也唠过这事,一致认为曹司户参军事是最适合唐云的。
当时俩人谁都没想到,唐云是奔着少尹去的,更没想到程鸿达会同意。
事是这么个事,可宇文疾突然跳出来,说唐云不适合当二把手,而是应该当三把手或是四把手。
宇文疾不算得罪人,因为曹司户参军事是京兆府少有的实权人物,没少尹品级高,比少尹权利大,能结识的人脉更广。
可惜,宇文疾不了解唐云,温宗博了解。
温宗博很清楚,唐云根本不是看重官职和权利的人,他想当少尹,一定有他的理由,宇文疾横叉一杠子,唐云是个记仇的人,肯定得削宇文疾,早晚的事。
宇文疾这一开口,其他衙署的人也站了出来,都不认为唐云适合担任少尹,应统领其他各房。
再看程鸿达,悄声无息退回班中,打着瞌睡,连热闹都懒得看,仿佛一切与他无关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