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事,门子太有经验了。
之前在洛城的时候,唐破山也说过类似的话,过了一段时间,城中的俩郎中主动找上门,对门子千恩万谢,双方都快成战略合作伙伴了,互利互惠。
府中的唐云吃饱喝足,坐在书房之中,正在听汇报,小甲的汇报。
从雍城到入京,从路上到琅琊王府,唐云早在不知不觉间中习惯了婓象的存在,尤其是入京后,凡是京中的事,各家府邸的事,官场的事,小甲同学几乎没有不知道的。
现在婓象汇报的就是关于京兆府的情况,以及京兆府一把手府尹大人的出身以及生平。
京兆府,一句话就能说明白,其核心是权责明确但受掣肘。
名义上,京兆府这个衙署是整个京城的运转核心,管的事儿简直不要太多,比礼部都多。
行政权方面,管户籍、赋税、治安、水利等日常事务。
司法权方面,审理一般刑、民案件。
兵权方面,辅助京卫维持京中秩序,遇突发情况甚至可以调动京外的兵备府军伍。
但是呢,只是名义上。
实际情况是什么,他名义上掌管的行政权,被工部、户部、礼部分的差不多了。
司法权方面,也就管管普通小老百姓了,但凡和读书人、世家、当官的有牵扯的案件,几乎要全部移交给大理寺或是刑部。
兵权方面,兵备府受兵部统辖,前朝到现在,京中是乱过好几次,可哪一次都没轮到京兆府扛大旗。
看似诸多权力,实则层层制约。
上面,有三省监管。
横向,有六部九寺更加明确的职责,分割其权利。
“下官斗胆,大人欲去京兆府任职,并非…”
婓象小心翼翼的观察了一下唐云的脸色。
“有什么直接说。”唐云给婓象倒了杯茶:“在一起混这么久了,我发现你这人总是一副规规矩矩的模样,没必要,你这样搞的我也很不舒服。”
“是,下官以为,并非明智之举,任是何人去了京兆府担任官职,无不是蹉跎光阴闲散度日。”
婓象捧起茶杯,真心劝谏:“本朝京兆府尹程鸿达,昔年出守邱城,为知州时可谓意气风发,贤名播于天下,只因得罪了前朝太子,朝廷颁嘉奖之诏,徙其秩从三品京兆府尹,名义上由知州迁转京中府尹,实则明升暗降,自从担了这府尹之职,程大人郁郁至今,可叹哉。”
一声长叹,婓象连连摇头,极为惋惜,如今的京兆府府尹程鸿达,当年可是被北地百姓誉为一代贤臣,入京担了京兆府府尹后,则变成了一代闲臣,简直不要太闲,上班打卡,喝茶睡觉,中午吃饭午休,下午喝茶,晚上下班,每隔三天参加一次早朝,上朝的时候要么打瞌睡,要么挨骂,这官儿当的一点牌面都没有。
“路上说吧。”唐云站起身:“弄点土特产带上,陪我见一见这位程大人。”
“大人,还有一事。”
婓象转身推开了门,给唐云科普了一下。
“京兆府府尹虽说是个狗都嫌的差事,只是这品级是正四品起步,以大人的资历,怕是短期内无法将程大人取而代之。”
“我知道,我也没说直接当府尹。”
唐云披上外袍,耸了耸肩。
“在雍城我也不是大帅,扛大旗的话事人,不照样是我吗。”
婓象先点头,再困惑。
直到现在他还没搞明白唐云到底什么意思,京兆府这破衙署有什么可惦记的。